|
东平书院(竹林书室); }: X7 p' K4 y, [6 f% [! U. D; r
位于广州市中心的大马站街、是广州市老街区,也是当今最繁华的商业街区,大马站街有着旧城区内唯一尚存的一片古书院群,目前获悉,市政府已将它们纳入首批历史文化保护区,并预计用8年时间,分三期对大马站及流水井古书院群进行保护、复建和改造,使其成为展示岭南建筑风格和文化气息的旅游景点。. ^7 r3 k$ }. a+ s6 X$ X
阮氏“东平书院”就位于其大马站街14号、书院群中,“东平书院”始建于清乾隆丁卯间 (1747年),是粤阮姓纪念太祖石麟公、勉励后人筹资仝建,为赴京及在省城应试宗亲攻读之所,据计算,仅于清皇朝二百余年之间,曾于此寝读之子侄得中举人与进士及第者,凡十有余人,或宗亲经商寄宿、祭祀等。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时任两广总督、大学士阮元曾亲临书室观察并亲笔题写“竹林书室”。后因年久(一百三十余年)失修,于光绪已卯年,广东南海、番禺、顺德、东莞、香山、增城、新甯、新会、河源、东安、云浮十一县阮姓宗亲合力筹资、重修“竹林书室”等店面房,庚辰仲冬(1880年冬)竣工落成,并依据阮氏先贤阮籍拜东平相之典故、易名“东平书院”(也称阮家祠)。并奉粤阮姓始祖石麟公等诸列祖神位于上供祭祀!安排有专人看管、收租。% m2 Z; V% N2 L; M+ G; `" n! q- w
民国时期,由台山宗亲阮启光负责管理、收租,民国末阮启光弃院举家迁香港居住,
6 | i9 }' y) r 解放后“东平书院”被视为封建遗物充为公产,1954年由广州市延安房管站接管、收租。1985年广州商业城股份有限公司征用大马站街、涉及“东平书院”被征、用于兴建广州商业大厦,当时远在美国纽约“阮氏公所”广东台山籍阮姓华人获悉此消息后立即致函该公司、要求补偿,该公司于1986年3月10日复函美国纽约阮氏公所:要求委排代理人持有效契证等相关资料前往联系,但因阮氏公所一时拿不出有效契证而被阁置。2000年5月29日广州商业城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征用该地、拆除“东平书院”、计面积613.553平方米。“东平书院” 拆除后,又因种种原因、其地段至今仍闲置未建?2 P3 X- H [4 z2 O U) w/ r P0 u
东平书院是广东诸县阮姓的历史遗产,自被征用拆除后,广东台山阮氏公所、美国纽约阮氏公所、广东各地阮姓宗亲会积极搜集资料、努力通过各种渠道与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磋商和提出“关于请求归还东平书院房地之报告”,旅美华侨阮积良先生几年来为之奔走四方不舍,2010年3月、旅美华侨阮家麟先生与台山阮氏公所•纽约阮氏公所联合福建省原人大代表阮培金宗亲商量,由阮培金先生将原来台山阮氏公所写的“关于请求归还东平书院房地之报告”再次修改,经过阮培金宗亲委托2010年福建省全国人大代表雷金梅女士在2010年全国人大会议上提交“关于请求归还东平书院房地之再次报告”给大会。但至今未果。6 }7 Q$ z" E- z- l# p* ]
今天将“东平书院” 归属问题公布于阮姓宗亲网上,希望天下阮姓有识之士、出谋献策、共同努力,坚取把“东平书院”追还阮氏!
+ r! Z, n9 P& W! {: {“东平书院”一旦追回,其意义非常重大,它的追回不但是广东阮姓宗亲的一大幸事、也是天下阮姓的一大幸事,“东平书院”一旦追回得到补偿或复建,既可展示阮氏文化、也可成为全国阮姓宗亲会、海外阮姓华人、或阮姓商会交流驻地!其补偿更可用于天下阮姓公益事业!! S J& P/ Y) P) E- P
_5 R4 \& t2 v3 {. x
江西新余阮 洪果
, I+ Z" O5 c0 J: O. l) n ? 2010年10月28日. A* ?: C! {* Z% Y- Q
8 e3 H7 f3 _9 T+ B2 ] A
附件:* a2 t7 \+ W6 h2 n
" [: C; k/ D; c, m* k% F8 _: o
7 ~4 _: u% a- J: u 关于请求归还东平书院房地之再次报告/ [3 w7 i- x1 S
% V! v; ~) K8 {
十一届全国人大雷金梅代表:0 F a5 F2 E8 t0 Y1 j. y
我们是侨居海外的阮氏宗亲,我们的太祖,也就是广东省阮氏之始祖石麟公,原藉河南省开封府陈留郡,仕南宋淳祜年间银青光禄大夫,因故世祖始迁广东南雄珠玑巷,后再迁今广东省台山市斗山镇亨美村,迄今七百余年,子孙繁衍,宗支分布越南、中国广东省之台山、新会、开平、佛山、阳春、江门、中山、番禹、顺德、云浮、东安、南海、东莞、博颖、河源、增城、信宜、清远、广州、黄埔等二十多个县市,据核计,内外宗亲逾百万之众,旅外人数居多,以北美及台湾为主,越南原领袖胡志明主席(原名阮爱国),亦乃太祖裔孙。$ s1 G5 Z& x$ ^6 r6 S- y3 D! b
为纪念太祖,勖励后人,先祖于清初购得现广东省广州市西湖路大马站书院街14号宝地,建成建筑面积约700平方米之纪念楼,内有太祖供台,有清代及近现代名贤之题词、碑记及宋理宗诏书等碑文,文物珍贵,价值难量,因享誉古今之“竹林七贤”之首阮籍曾为东平相,故名“东平书院”。(《东平书院简介》附后)2 b- U% }2 N! i& C$ w
书院于乾隆丁卯年间称竹林书室,原为赴京及在省城应试宗亲攻读之所,据计算,仅于清皇朝二百余年之间,曾于此寝读之子侄得中举人与进士及第者,凡十有余人,它的建立,促进了当时文化的发展,一时之间,书院,书室如雨后春笋,遍及广东城乡,清代杰出学者阮元,嘉庆年间在广州任两广总督时重修竹林书室,并更名为“东平书院”,及受其影响在广州越秀山再创学海堂,后科举废除,并拟于于此建商业大厦,我族外宗亲闻之,深为震惊,具如此深远历史价值之文物,因何曰拆则拆,实在令人百思不得其解。我们侨胞深以祖国为重,一直以来为祖国统一大业,为家国之建设繁荣不懈于竭尽绵力,该公司今日之所为,委实令人失望至之。据查,当时接到该公司拆迁通知,即有内地宗亲依法据理复信申述反对意见,而该公司却置国法于不顾,弃政策而强为。历二百余年沧桑之东平书院,其文物历史价值,岂为金钱所能标量也,何竞毁夷于一旦,教人痛疾何如!
/ B% I5 G/ b2 `3 d惊闻书院之变,我芝城、纽约、波士顿、三藩市及台湾宗亲至为轰动,反响强烈。经多埠侨领代表磋商,一致迫切请求我人民政府予以解决,责成该公司即还房地于我内外宗亲,我旅美、台宗亲将不惜任何代价,铁意于兹使太祖纪念楼重现其当年之风采。; J& U; O7 S& v' c$ w% [" Y
我们于2008年5月,专此派代表与内地宗亲向该公司交涉其事,该公司以我拿不出契证为搪塞,实欲此鲸吞我百万宗亲之共同产业也。又于2008年12月5日,我芝加哥、纽约、加拿大阮氏公所,特致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影印件附后)。而后,该公司建商业大厦计划停止,然而,该地块又成了停车场,仍以我等无权属证据而拒还。诚想,三百余年浩茫风烟,朝代更迭,人事沧桑,木石虽在,契证焉存?于理然也,今五十岁以上之广州人,其谁不知阮姓之东平书院也,且该书院曾于1954年由其时之广州延安房产管理站代管。其历史事实非人可改变也。' a3 P5 H* z8 r# @$ \
东平书院为我先祖所建,其产权为广东阮氏海内外宗亲共有,此乃世人共睹、世所公允之铁之事实。经二而余年清皇朝无争端,历近现代百年亦无异议,既避过日军铁蹄之践踏,又幸免于文革动乱之浩劫,而今光明世界,国泰民安、四海升平之时,却有人肆意夷拆历史珍贵文物,强占我房地为停车场,此天理何在?诚仁人君子之不齿也,朗朗乾坤,尧天舜日,岂容胡为!纵我百万内外宗亲,尽平庸弱者,然我们头顶尚有青天一片!是以我旅外宗亲,特书呈国内十一届全国人大雷金梅代表,恳请为我内外百万宗亲申张正义,建议人民政府为民作主,还我“东平书院”原址房地,使内慰民望而外连侨心,则不胜感激之至矣,谨此奉呈,敬候佳音。 V% V) \% j1 Z" o2 m% A/ r- m4 |/ W
{3 _% k4 U' y, u
4 ~6 G$ X% }( O m+ J) `
1 c# V9 K7 L+ c/ n
芝加哥 阮氏公所
/ I3 w" H2 K' D/ Q* ]# ~ 纽 约 阮氏公所( o' [) y/ l5 H: \9 N+ B
加拿大 阮氏公所
' w5 C f& ^' s6 ~$ t 香港阮氏宗亲总会4 W* o* Q6 R! a6 e0 s
(联系地址:香港九龙黄大仙彩虹道121号启德花园第3座26楼E室。董事主席阮卓城董事副主席阮华翔阮剑鸣董事阮金添联系电话0085223981918)/ p: i, h. q9 _4 v& K V
广东省台山市斗山镇上阁山颈阮氏公所(负责人主席阮锦江电话:13902589358; O+ C$ k! i2 W O) Q2 R& I
副主席阮群珍电话:13824068801
8 z W |* a: `2 Z1 b3 v 阮景新电话:13827083271)$ _, K: [' |- U8 F; b0 L
2010年2月21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