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征集版主会员注册须知本站二维码
楼主: 武汉阮化植

甘肃泾川是阮姓暨越南阮姓起源地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27 08:57:1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位族人,如果说你不知道初唐四杰王勃,你应该知道”鹅鹅鹅“这首诗吧,其作者也是四杰之一的骆宾王,王勃排名四杰之首。你不知道《腾王阁序》,应该听说过”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佳句吧?将阮籍与孟尝君做对比,这不是我发明的,是王勃的原创,对阮籍的历史评价在唐朝初年就有这样的结论,不是我们这些后人能改变得了的。请公众、客观的看待历史人物,即使是我们的祖先,也要冷静地分析。切不可妄自尊大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27 11: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玲康兄弟说的好。{:soso_e18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27 11:27:14 | 显示全部楼层
ruanhg族亲, 看人要与长短做结论,十次对你好,一次对你差,你就以一次差做文章,说明你的眼光太浅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27 11:44:19 | 显示全部楼层
就事论事吧。大家有些过激的人身攻击我也不在乎,最好就自己的论点拿出论据来。历史人物为人诟病的还有”青白眼“,大家可以去查一查,与之同时代的嵇康就是因为敢于直言而误了性命。当然在那样严酷的环境下能安身立命实属不易,同时代的陶渊明就留下”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豪言壮语,陶的后人在湖北某县的那支曾在接受电视台访问的时候就曾提到其先祖立下了后世永不为官的遗训。相比之下这又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再说说阮玲玉,25岁就走了,仅仅留下了一句”人言可畏“,这都是在严酷环境下没有积极的心态的问题,用极端的方式对付,其实太不可取。
写这些的原因是请各位族人客观对待先祖,任何时候不要失之偏颇。另外,这里阴阳怪气的论调该改一改了,有什么事情都可以拿上桌面讨论,用不着借刀杀人,这样对自己的形象也有不良的影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27 21:51: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阮树江兄弟说得很对:“学术可以探讨,态度决定品格”。ruanhg 宗亲,王勃谁人不知,滕王阁序又谁人不晓,你没有必要左抄右引,王勃文学水平是很高,但历史知识未必就很高,他生活在大唐盛世,又是个公子哥儿,未必能理解三国东晋这段混乱史,人民的疾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28 10:06:5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多数族人还是明辨是非,晚辈感到非常欣慰。王勃并非游手好闲之辈,滕王阁序中明确提到自己的身世:“勃一介书生,三尺微命”,就他在逆境中面对困难的态度对今天的我们非常有启示意义:“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弥坚,不坠青云之志”。转到东晋年间同时代的陶渊明采取的态度就积极得多,留下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千古传唱之句,这些对待逆境的态度很是值得我们学习。
研究族谱,适可而止便是好事,从中吸取经验更是大好事。三皇五帝乃我们华夏名族之始祖,伏羲氏定下的姓氏乃中华姓氏文化的开端,如果说我们阮氏的起源可以断代为殷商时期,那么可以推断再往前极可能是其他姓氏变更而来,因此拜祭中华共同之先祖意义尤为突出,晚辈尤其希望各位族人继往开来、开拓眼界,为中华复兴写出浓墨重彩的一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28 19: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各位宗亲的发言,我认为作为一个阮氏族人,不仅要热爱我们姓氏以及姓氏文化,而且更需要对我们自己的姓氏文化有一个客观公正的看法。
首先,阮姓是我们族人共同的姓氏,是我等族人所应该引以为傲的文化图腾和文化符号。古人曾言道:“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因此我等族人寻根问祖,拜谒我阮氏发源地的做法是值得提倡的,有道是既往才能开来。至于我阮姓的寻根溯源,窃以为上溯到商末周初的阮国足矣,历史再往前,依然找不到可以作为佐证的材料。而关于伏羲定姓氏,这是上古时期的事,可信度大打折扣。再者,伏羲所定的姓氏数量只是少数,而今天中华大地存在的多数姓氏是在周朝以后、春秋战国时期产生发展而来,到了秦汉时期,姓氏合为一体,姓氏文化的内容也才更加丰富、繁荣。
其次,关于阮姓历史名人。我中华阮氏三千年,迄今为止佼佼者也就大家都所熟悉的魏晋陈留的那一个族群以及清代位极人臣的大学士阮元等等。而一向在说到阮姓历史名人的话题,必把阮籍公列于前位,这也正说明了阮籍的影响力,阮籍公是迄今我阮姓发展史中唯一一段百年望族中的最盛名的人物。阮籍公乃竹林七贤是领袖,魏晋时期的诗人领袖之一,他的诗影响了后来一代又一大的文人士大夫,从晋朝诗人左思、陶渊明,到唐代陈子昂以及最富盛名的诗仙李白乃至于到清代文学巨匠曹雪芹,都受阮籍公咏怀诗的影响,阮籍公是中国历史上当之无愧的历史文化名人。然而美中不足的是他老人家的避世态度,但值得说明的一点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也是避世态度,所不同的是陶渊明的家室和所处的时代已和阮籍公所在的时代大不一样。为何司马家千方百计的笼络阮籍公,又是封官又是嫁女,就是因为那个时期陈留阮家实乃当世士族领袖,树大招风,而阮籍公以曹魏为正统,不愿与司马同流合污,才招惹来那么多麻烦,结果是“夜中不能寐”,痛苦无人知晓,整日活在酒精里。当然相比嵇中散的慷慨赴死,阮籍公是值得汗颜的。最后想说的一点,也是我发现的一个有趣的现象:阮氏三千年,各朝各代皆有历史留名之辈,然而凡有非常之作为者皆为文人。
再次,说一说越南阮姓。至于越南阮姓,非常有可能源自中国。历史上阮姓迁居越南始于南北朝时期,南北朝交州(包括今天越南北部)刺史、太守多为阮姓。南朝宋将领阮谦之率兵征讨并林邑国,有几房庶子,留居林邑,这应视为阮姓迁居越南之始。而现在越南为什么有这么多姓阮的呢?越南历史上曾历经李、陈、黎等封建王朝,李陈过度时陈朝统治者勒令前朝李姓统统改姓阮。而越南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是为阮朝,历经越南近两个世纪,阮为国姓,人口繁盛自不必言。需要说明一点的是,虽然越南阮姓和中国阮姓有种种联系,但是历时已久远,当今越南阮姓成分已相当复杂了。上世纪以来中越国家关系忽冷忽热,有时甚至刀兵相见。我个人认为宗族关系是超越不了国家利益问题的。一个半世纪以前阮元在任云贵总督时对于越南阮国犯境采取的就是毫不留情的打击政策,民族大义至上。然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积极开展中越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于我阮姓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姓氏文化交流),不仅是推进我阮氏文化走向繁盛,更是能够促进国家之间睦邻友好的善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29 11:25: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ruanhg 于 2012-4-29 11:26 编辑

这位族人的说法还算客观,中华文明以佛道儒思想交相辉映为民族之根,留名于青史多为读书人正应证了孔圣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儒家经典。割裂商周之前的上古历史非常不可取,近年来各地兴起的拜祭炎帝、黄帝之风声鹊起正是华夏全面复兴之前兆。
另外,谈到越南阮氏,其国之总理阮戟勇09年接受央视水均益专访时明确提到他们那一支的始祖正是东晋阮籍的后人。今年网络上还出现过日本天皇的弟弟承认某某天皇正是秦始皇派往海上寻求仙药的徐福,种种迹象表明华夏文化影响渊源之深之广,中华复兴之日可待。
在这里由衷的期盼各位族人打破姓氏、地域的藩篱,以海纳百川之胸怀迎接中华复兴之日的到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29 16:08:51 | 显示全部楼层
各位宗亲,本着对历史的负责,对我族的热爱,讨论对我族的发展是大有好处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27 11:23: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