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征集版主会员注册须知本站二维码
查看: 904|回复: 1

中国姓氏文化(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6-7 06:05: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阜阳阮俞古 于 2013-6-16 13:52 编辑

中国姓氏文化(二) |作者: 季羡林
上面讲的都是历史上的事情。姓氏研究同我们当前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联系呢?

我认为,联系是密切的。这个认识只是我不久以前才得到的,通过这一次阅读本辞典的部分稿子和资料,又进一步加深了。先让我举几个例子。最近一个时期以来,我偶尔读到了一些文章,其中谈到,现在给小孩子命名最流行、最时髦的风气是起单名。结果造成了同名过多的现象,这给有关方面无端制造了大量的困难。现在我看了袁义达同志带给我的材料,里面讲到,中国汉族和满族李、张、王三大姓高踞榜首,鼎足而三。李姓占全人口总数的7?9%,张姓7?4%,王姓7?1%,三者加起来共占22%多,有几亿人口。这几个大姓再加上同名问题,情况就更加复杂化了。



比如说,今天最流行的单名是“军”、“宁”等等,再加上传统的双名“宝珍”、“玉珍”、“淑贞”、“兰英”等等和一度时髦的双名“卫东”等等;这样一些名,若与三大姓配在一起,试问普天之下将会有多少同姓又同名的人呀?事实上,专就我接触到的这一点社会层面来看,姓名叫“李军”、“张军”、“王军”的人,就不知道有多少。有时候,中学一个班里就有三个“张军”,再加上“李军”、“王军”,则教员点名,邮局送信,有人打电话,公安局登记人口,政府有关部门进行人口普查,会引起多么大的混乱,不是一清二楚了吗?况且我国已经有了专利法和出版法,这些都与姓名有关。上述情况在这里会引起多么大的混乱,不也是一清二楚了吗?多么精细的电子计算机对此也将束手无策。文明社会,每一个人必须有一个姓名,这是必不可少的。姓名有点重复,哪一个国家也难以完全避免。但若过了头,则必然影响社会的运转。这一点也用不着再求得证明了。

上面谈的只是一个简单的例子。本书的自序中还提到其他一些与姓氏有关的问题和建议,所有这一切都应当引起我们严重的关切,切不可掉以轻心。这是我读了本书部分稿子以后的诚恳的希望。

两位作者都是自然科学家。他们习惯于谨严细致的科学工作方法,现在他们把这种方法应用到属于社会科学范畴的探讨方面上;我相信,细心的读者都会发现本书的谨严准确的自然科学的学风。我们搞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人,应该认真学习这种学风。这是我的又一个诚恳的希望。

我写到这里,读者读到这里,我们必然都要想到两位作者和出版者四川辞书出版社,我们不能不佩服他们的远见卓识,他们独具慧眼;我们也不能不由衷地感激他们。他们肯而且敢在今天出版界人所共知的情况下,出这样大的人力、财力、物力,出版这样一部大辞典。我现在向中国史学界、社会学会、民族学界、公安部门、民政部门、教育部门等等郑重推荐这一部大辞典,它会给你们的工作提供极大的方便。

除了共同的感激之外,我个人还有一点特殊的感激。我在开头已经说到,张在德同志和袁义达同志代表作者找我写序的时候,我认为是给我出了一个难题,使我踟蹰难决,我甚至不理解,何以找到我头上来。我内心里不但毫无感激之意,而且还颇有点抱怨,然而,到了今天,材料看完了,序也写完了,仅仅不过几天的时间,我忽然恍然大悟,这对我来说,实际上是一个学习的机会,让我学到了不少的新东西。我现在又感到,光用“感激”二字都不能完全表达我的心情了。


发表于 2013-6-7 08:34: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