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姓文化研究唯一官网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手机版
  • 问答
  • 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ruanchinacom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登录 注册
  • 切换风格
    快捷导航
    征集版主会员注册须知本站二维码
    查看: 51320|回复: 78

    癸巳年(2013)全球阮氏泾川拜祖大典隆重举行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5-21 11:37: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西部之剑 于 2013-5-29 12:09 编辑
    ' H8 s  T% a. y- y$ {1 W! d/ F2 O( b6 t8 T% K2 ~4 D1 [
    泾水泽被枝繁叶茂,阮陵藏福子孙隆兴
    % h5 u# @% b# b, q& y/ c$ U0 u  O癸巳年全球阮氏泾川拜祖大典隆重举行8 b5 w( N, f+ c- v& x& e7 R
    -----2013年中华阮姓文化研究会回泾川祭祖实录
    7 I( W) C4 g8 P" N) W
      c2 `; P/ d* @" h$ L2 S
    0 v! {+ i) E" A! Z8 F
        题记:这是千万个阮姓裔孙魂牵梦萦的相逢,这是三千年全球阮姓子孙弃国离散后的重聚,这是三千年阮国古都血浓于水的文化感召,这是三十万故国人民期盼已久的深情拥抱。这是2013年中华阮姓文化研究会回泾川祭祖,隆重举行癸巳年全球阮氏泾川拜祖大典的真实写照。4 e/ Q% u( U( M- j: B/ `
    ! n. t9 X/ w$ k! L' a, K
    " t2 R, r+ {6 t/ a( I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B, \! Y1 h* W$ k# D# s: B
    中华阮姓文化研究会会长阮绪娟女士致辞
        2013年5月20日,泾川县城关镇共池村兼山之上古柏凝翠,彩旗猎猎,唢呐声声,锣鼓齐鸣,香火缭绕,来自美国和神州13个省市的160多名阮姓后裔,集聚中华阮姓发源地甘肃泾川城关镇共池村阮陵,隆重举行癸巳年全球阮氏泾川拜祖大典。/ `0 d# R$ T9 T
    拜祖大典由泾川县政协主席程永忠主持。3 n" W& t+ s$ b' F
        9时50分,大典正式开始。泾川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贾仁全作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代表全县35万人民,向前来参加拜祭仪式的各位阮氏宗亲表示热烈的欢迎和亲切的问候。中华阮姓文化研究会会长阮绪娟女士在大典上致辞,表达了阮氏宗亲离开泾川三千年后,重回故土的感想以及对故国人民的祝福;中华阮姓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阮干轩代表阮氏宗亲恭读了祭文;中华阮姓文化研究会荣誉会长阮其尾代表中华阮姓文化研究会敬献了花篮;中华阮姓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阮少文先生宣读《全球阮氏泾川宣言》;中华阮姓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阮诗法宣读《阮陵阮祠修复倡议书》。研究会会长阮绪娟女士当场决定以研究会的名义捐款100万元作为阮陵祖祠修复的启动资金。( K; ~' x2 l- A
          大典古朴典雅,场面生动感人,来自全球各地的阮氏后裔,终于找到了自己的血脉之根。泾川县领导说,这是生生不息的寻根意识的收获,这是千山万水阻隔不了的乡思,这是血脉相牵割不断的亲情,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这是中华民族美德的感召,这是中华儿女血脉相通的情缘。
    9 l  Z+ s9 [( Q    中华阮姓文化研究会会长阮绪娟女士说:“泾川是阮国故地,阮姓发源地,也是我们阮姓子孙心中的永恒的圣地。水有源,树有根。为了让阮氏子孙了解自己家族的文化与历史,更好的保护家族先祖留下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加强宗亲间的沟通和联络,增强宗亲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我们成立了中华阮姓文化研究会,把全世界的阮氏宗亲组织起来,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谱写属于阮姓的壮丽篇章。为了上慰先祖,下惠后世,我们在中华阮姓文化研究会成立第二天,就来到泾川祭拜我们的祖陵,就是为了以泾川阮陵为本源,以中华阮姓文化研究会为平台,以同姓血脉为纽带,同宗同源,同心同德,传承先祖荣耀,繁荣阮氏家族,共铸绚丽多彩的“中国梦”、 “阮氏梦”。. c" D  U* G8 x2 {2 p3 ]
        甘肃泾川是阮姓暨越南阮姓起源地。《诗经•大雅•皇矣》篇载:“密人不恭,敢拒大邦,侵阮徂共。王赫斯怒,爰整其旅。”《姓谱》、《通志•氏族略》、《千家姓查源》记载:阮姓,源出古帝王皋陶之后,以国为氏。阮国是皋陶的一个裔孙阮髡于商朝时建立的诸侯国,其国址在今甘肃泾川。约公元前1050年,阮国被周吞并,阮国的子孙以国为姓,在泾川生活并传至第十五代孙阮肥子后,约公元前770年,阮氏随着周朝东迁。从泾川迁徙到河南陈留尉氏县隐逸,汉末三国时期在陈留郡形成望族,两晋以后五胡乱华,阮氏开始南迁,宋元繁播闽、粤、台、港及越南。如今,阮姓子孙已遍布世界各地,并且是越南第一大姓望族。泾川县博物馆现存商代阮国时期先祖使用过的铜爵、铜觚、陶鬲和西周铜鼎、陶罐等珍贵文物,是阮国存在的重要遗存。泾川古代至现代数部地方志多处记载阮囯、阮陵、阮文化诗作等;泾川历史上曾有阮陵书院、阮陵乡、阮陵渠等阮氏文化遗存,目前王母宫石窟阁楼上还能看见清代“安定赖布衣俗手万紫千红掩阮共”板对,勤劳智慧的泾川人民,自觉传承保护着阮姓起源泾川的文化之脉。今泾川即阮国故地,今泾川水泉寺共池即阮国国都遗址。甘肃省泾川县是全球阮氏子孙的根之所在、祖陵所在,是为天下阮姓源出泾川。
    7 t8 D' a0 H7 z  W6 z" g+ r$ v# |6 O    阮陵连血脉,天涯若比邻。割不断的是血脉情缘,叙不完的是宗族情感,癸巳年全球阮氏泾川拜祖大典,让全世界阮姓后裔找到了自己的根,在中华阮姓文化研究会的指导下,他们将携起手来,滋养共同之根,茁壮阮氏之树,伸枝成荫,聚荫成林,以阮氏人独有的胸怀、气魄、胆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 [4 F6 E5 s( F$ E  P! x
    祭祖大典结束后,参加大典的客人,在阮国古都遗址共池所在地城关镇中学,为学校捐款18000元。并和泾川县相关领导就阮国文化保护与利用进行了座谈交流。 癸巳年全球阮氏泾川拜祖大典隆重举行.jpg
    7 }2 X6 T5 h9 ?
    祭祖现场全景
    7 |! p8 P& _$ V3 v  Z/ V( }0 j
    癸巳年全球阮氏泾川拜祖大典仪式.jpg
      Y: h' Y5 X% j1 S
    美国及十三个省份的代表团

    % U  R6 [0 ]  }8 ]
    . d, J4 e7 |, w9 N. h2 a2 f6 m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6 z) i& w8 |, l# c
    中华阮姓文化研究会会长阮绪娟女士致辞

    " d0 k$ ?, `7 G1 x
    IMG_0982.jpg

    ) L4 `6 P% y, C: [% D2 G! |* y
    上香

    2 V3 B8 L- {, ~  ?1 L" w" p
    IMG_0977.jpg

    * O4 e2 @1 R& k" f3 J8 Y
    上香

    ' I0 x8 l8 z( Z% E3 q
    IMG_0973.jpg

    8 H6 I! b& Y- ^6 E2 q' q
    三牲供品
    # V2 F6 M6 L" p  a7 i! c
    IMG_0967.jpg
    7 l9 u" ]. {! ?( Y5 T+ P
    北京代表敬鲜花篮

    $ R4 a5 P7 W# ?) L8 Y* N" h
    & j% ?' a  g- R; p- L% x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o. J( y5 j# f+ J3 P' v1 N
    阮干轩恭读《祭祖文》
    " F" y8 E- ]5 I' W
    中华阮姓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阮少文先生宣读《全球阮氏泾川宣言》.jpg

    % ^( D' f! K- W; f; n1 t6 w
    阮少文宣读《全球阮氏泾川宣言》

    ! l& N8 O! |+ q$ O, Q' V/ g
    中华阮姓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阮诗法宣读《关于修复阮陵阮祠倡议书》.jpg

    / C" s7 n+ }6 F. [/ C; H+ O
    阮诗法宣读《阮陵阮祠修复倡议书》
    / U# q, W0 @2 R& j, X
    IMG_1027.jpg
    # |' w2 v2 z4 s7 N- e, y
    泾川县领导和研究会负责人合影留念
    6 g8 x& H8 V2 x$ j* `: Q
    癸巳年全球阮氏故里(泾川)拜祖大典.jpg

    9 s% f, t2 Q2 i" Z
    一鸣,小东,干轩,少文,诗法,汉先
    4 x8 h7 Q& G/ a: U
    IMG_1034.jpg

    3 _8 y6 K, r3 P  D. u, ^0 |2 s% s9 Q9 n
    集体合影留念

    8 H8 M5 `6 `) t, N
    共池原址

    * H4 z$ g3 j  f
    2 ~# `7 ]! P6 q% C5 j& t6 b1 M# b" b( C0 p
    中华阮姓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阮干轩代表阮氏宗亲恭读祭文.jpg
    IMG_0970.jpg
    IMG_0985.jpg
    IMG_1069.jpg
    IMG_1072.jpg
    P1300104-----.jpg

    评分

    参与人数 5贡献值 +85 收起 理由
    阮家麟 + 15 很给力!
    阮思美 + 20 很给力!
    阮永享 + 15 很给力!
    阮万涛 + 20 很给力!
    紫翼 + 15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3-5-21 15:06: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西部之剑 于 2013-5-21 20:16 编辑
    % G! J1 g6 `0 }1 ?1 w
    . z4 \$ Q! |/ a9 k/ V( S  b
    中华阮姓文化研究会回泾川祭祖' c: r1 {+ p& k$ {
    欢迎宴会祝酒词- C' c; K: h3 ~: i* `
    ! f' U6 O# B9 f! P2 @
    泾川县政府领导5 \4 @" S, w. c$ n6 m2 N- _0 }
    (2013年5月19日)

    ! T5 }, ]. c6 t1 P: H: d+ S5 M9 Y7 z) E9 D) @) e9 s! _) s# d  h
           女士们、先生们,阮氏家族的朋友们:
    5 K- p% D+ \. H  q       泾水泽被枝繁叶茂,阮陵藏福子孙隆兴。在这繁花似锦、生机勃发的五月,全球阮氏后裔回銮祖陵,重访故土,萃聚兼山脚下、泾水之滨,举办癸巳年全球阮氏故里(泾川)拜祖大典,这是千万个阮姓裔孙魂牵梦萦的相逢,这是三千年全球阮姓子孙弃国离散后的重聚,这是三千年阮国古都血浓于水的文化感召,这是三十万故国人民期盼已久的深情拥抱。首先,我谨代表中共泾川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及全县35万人民,向远道而来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泾川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界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地感谢!
    ) a1 j+ B0 N8 _4 x5 _( L/ k       泾川地处华夏文明腹地和丝绸古道要冲,是一块充满活力和希望的热土。根深叶茂的阮姓文化、源远流长的西王母文化、光辉灿烂的佛教文化、独具特色的生态文化和享誉陇原的温水文化,成为泾川开放开发的靓丽名片。近年来,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进转型跨越为总要求,着力强化项目、产业、园区、科教“四项支撑”,深度开发绿色果蔬、畜牧养殖、地方工业、特色旅游、商贸物流“五大产业”,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工业主导型经济、科学化社会管理“三大格局”,奋力建设山川秀美、富裕小康、文明和谐的新泾川,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4 F; a4 _5 H4 z" w
           中华阮姓文化研究会的成立,把全世界阮氏后裔组织了起来,共同光大阮氏文化。全世界阮氏后裔集聚泾川,举办“癸巳年全球阮氏故里(泾川)拜祖大典”活动,充分体现了阮氏后裔对阮国故土的深切眷恋,对先祖基业的无限景仰,对故国人民的无比厚爱。在此,我们衷心希望,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能够尽情尽兴,在古老的阮陵拜谒始祖,在久远的共池追思怀古,在神秘的大云寺祈福纳祥,在静穆的南石窟参悟真谛,感受泾川文化的厚重与精深,感受泾川山水的灵性与魅力,感受泾川人民的淳朴与热情。
    3 m# g0 ^2 Y9 W% l       阮陵连血脉,天涯若比邻。我们相信,这次泾川祭祖活动,能够慰藉阮氏后裔千百年离散后穿越时空的思念,能够架起连通台湾海峡两岸的桥梁,能够织起全世界阮人的“血脉”网。我们期望,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能够常回泾川看看,观光考察、合作交流、投资兴业,和我们一道,在泾川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上,共同绘就无愧于时代的阮氏文化壮丽画卷,谱写合作双赢的动人篇章!
    $ E8 Z+ l0 c. [4 h! J* ?     现在,我提议:
    " |5 o; i: X, m0 z8 W    为癸巳年全球阮氏故里拜祖大典圆满成功
      W. z6 p7 f- H$ x" E' ~     为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身体健康、事业发达
    # l  L8 J7 _: r- v. ~* {    为我们的友谊长存
    1 R" [8 P- y  h% B1 n- t     干杯!" \7 ~8 `; _0 e" m& _
       
    ' x$ y. w8 ^* ^! b4 w$ 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21 15:06: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西部之剑 于 2013-5-29 11:07 编辑
    % t: S$ ^* k1 x/ G8 v2 [* Y  b$ s; F3 @8 c; t

    * t3 G  \* s2 @9 l/ H!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H0 O/ I6 [) P
    % O2 [" T1 @3 S# s
    癸巳年全球阮氏故里(泾川)拜祖大典主持词
    2 O/ d( k. i( s2 N: E- d% v3 C9 `! w( ^/ ?
      泾川县政协领导
    2 @: S2 a  D. Q4 c7 n) M3 S" _7 Z2013年5月20日# V: L2 m' R! J' F9 _) z
    2 e) }' z- O. F6 [) H- ]- o, x0 u
    尊敬的各位阮氏宗亲,女士们、先生们:8 }' ?$ _6 z, A2 X3 a
        在这草木葱茏、风景如画的美好时节,我们相聚兼山脚下,隆重举行“癸巳年全球阮氏故里(泾川)拜祖大典”。在此,我谨代表中共泾川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和35万勤劳智慧的泾川人民,对各位阮氏兄弟荣归故里表示热烈的欢迎!对癸巳年全球阮氏故里(泾川)拜祖大典的隆重举办表示衷心的祝贺!
    * D. `& z2 W/ ^参加今天活动的有:全球阮氏代表,泾川县四大班子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县内文化界代表,共计160多人。$ Z; O1 K6 w+ y* w% `
    “癸巳年全球阮氏故里(泾川)拜祖大典”现在开始:
    4 q. j8 [* H. d7 s% {/ m% m7 X第一项:请中华阮姓文化研究会会长、副会长、泾川县领导为阮陵碑揭幕;
    : Y6 L. e0 d! U0 [第二项:请泾川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先生致辞;$ v7 r3 v7 h: l) v
    。。。。。。。。。。。。。。。。。。。。
    / W4 r% W; `1 e* h1 Y0 }4 v; P第三项:请中华阮姓文化研究会会长阮绪娟女士致辞;
    ( X/ d* B8 a7 q- `* c8 w。。。。。。。。。。。。。。。。。。。。+ y! r4 e2 s* O8 K( d) w
    第四项:请中华阮姓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阮干轩代表阮氏宗亲恭读祭文;8 b/ `. J3 {5 s1 Z; q+ N1 ?
    。。。。。。。。。。。。。。。。。。。。
    ! G  O! l# w! @4 ^. o7 w9 ]* P第五项:请中华阮姓文化研究会荣誉会长阮其尾代表中华阮姓文化研究会敬献花篮;
    5 P! n( t! g! }5 s; j& Z3 c请美国宗亲代表团敬献花篮;4 w6 `( b! X* p) Q
    请广东宗亲代表团敬献花篮;, D; [9 P6 ?# s) ~+ }( e$ }# _* q
    请福建宗亲代表团敬献花篮;
      R) I% @# c; v请浙江宗亲代表团敬献花篮;
    ) f: J6 X: d. _7 D2 d请安徽宗亲代表团敬献花篮;
    2 Y+ J& V) \0 c! K! V4 _! }8 K请江西宗亲代表团敬献花篮;+ O2 p" [; S- K
    请湖北宗亲代表团敬献花篮;- o' U0 \) e0 G6 V7 _, {
    请广西宗亲代表团敬献花篮;, C! G1 ^' D$ @& E1 c8 P
    请北京宗亲代表团敬献花篮;5 g8 y+ H$ E) M) P& g
    请黑龙江、陕西、上海、天津、重庆及各地宗亲代表团敬献花篮;$ \6 s/ R5 i0 y
    。。。。。。。。。。。。。。。。。。。。
    # S' A7 \; o1 u+ d( m) ^% h% @第六项:奏乐;
    + F8 U7 C* R% J" w8 _% G. z$ k# O。。。。。。。。。。。。。。。。。。。。1 K/ L. j6 O9 v# c! T
    第七项:请中华阮姓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阮少文先生宣读《全球阮氏泾川宣言》;% n) Y; X( j% A. O/ T8 s1 x; j
    。。。。。。。。。。。。。。。。。。。。
    3 a* [/ V5 w. ^3 a' l& w/ L第八项:请中华阮姓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阮诗法宣读《关于修复阮陵阮祠倡议书》
    5 o3 x! m, W+ J8 e2 C& W3 H8 N。。。。。。。。。。。。。。。。。。。。3 L" Z8 o; q  f  a( W  d
    第九项:请大家拜谒祖陵,
      Z; x2 T* v1 Q6 _; X' i一鞠躬,
    2 o- V7 m/ K7 o  |, Q! k再鞠躬,7 e& j6 ?" x3 ]1 H
    三鞠躬。8 ]/ c/ j8 Y2 ?4 [) V
    祭礼告成!' W$ i1 }3 n/ J( K  f+ 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21 15:07: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西部之剑 于 2013-5-29 10:19 编辑 ! @1 F1 B9 U9 e) ?, U; x
    * S4 e8 w# k! m- ~$ m
    在全球阮氏故里(泾川)拜祖大典上的致辞' E# G; S/ d6 ?' L  w' \
    泾川县人大领导/ |, M- H2 }" j9 U
    (2013年5月20日)) q' q% N4 W& F! O. g" ?' Z4 B
    4 r# ^# D2 Z/ {0 N: W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3 q- g+ W, r& [) I/ O* @
    尊敬各位阮氏宗亲,女士们、先生们:, K8 L# p6 Q! L3 F- `/ _
    大家好!
    0 X2 S% [1 r) {% V古柏凝翠,圣地生辉。今天,我们怀着无比虔诚和景仰的心情,齐聚泾川,拜谒阮陵,这是全球一百万阮裔游子魂牵梦萦的乡思凝结,这是阮氏儿女血浓于水的情感召唤,也是三千年阮国古都的宗亲盛会。谨此,我代表泾川县35万人民,向前来参加拜祭仪式的各位阮氏宗亲表示热烈的欢迎和亲切的问候!; v! X+ A# [* g, w# h5 S+ y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认祖归宗的传统美德,寻根问祖是龙的传人永远的情结。祖宗的认同感、归宿感、荣辱感,是中华民族多彩文化的源头。今天,来自全球各地的阮氏后裔,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根,这是生生不息的寻根意识的收获,这是千山万水阻隔不了的乡思,这是血脉相牵割不断的亲情。三千年来,故国人民每天都在翘首期盼,阮氏兄弟能够早日荣归故里,哪怕是喝上一口故乡的水,哪怕是听上一支故乡的歌,哪怕是看一眼阮陵的山。今天,你们终于踏上了祖先曾经创业的土地,完成弃国离散三千年后重归故地的夙愿。( z+ X1 s  o+ M  R4 }
    阮姓儿女血肉相连,天下阮人根在泾川。《诗经》、《姓谱》、《千家姓查源》均记载:阮姓发源于甘肃泾川。泾川目前有阮陵、共池等阮国古迹遗址,泾川历史上曾有阮陵书院、阮陵乡、阮陵渠等阮氏文化遗存,古代至现代数部地方志多处记载阮囯、阮陵、阮文化诗作。历经三千年岁月沧桑,泾川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热情,自觉传承和保护了阮氏文化,泾川阮陵是全球阮裔共同的根。我们将以此次寻根拜祖活动为契机,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做好阮氏文化遗存保护工作。$ _- }- T  V, u
    在此,我们殷切希望,天下阮氏儿女和故国人民紧密地联系起来,激起心灵共鸣,拉近情感距离,共同保护和弘扬阮国文化,共同推动故国的繁荣和发展。
    9 P7 c$ X( [& J  v7 T9 x最后,祝愿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阮氏宗亲身体健康,阖家欢乐!祝愿阮氏家族子孙隆兴,事业腾达,英才辈出,为祖国乃至世界繁荣与和平贡献自己的力量!
    ( Y7 X- q/ K  r9 [! M( }谢谢大家!
    - ~; E! u5 [# A' 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21 15:07: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西部之剑 于 2013-5-29 11:08 编辑 / W; Z9 j. a  _( A

    ! i8 x7 |& U! n; U/ }" o) y在全球阮氏故里(泾川)拜祖大典上的致辞
      W" Q4 d1 ]( F5 }" V5 w3 X9 M. T+ m2 V. O; V. R3 @+ W
    阮绪娟 9 p6 N. h! E; D# n. z2 d
    (2013年5月20日)
    / E* q6 ^5 e! F+ |- x' X9 c5 z7 q: C! {( c# U7 b* ~3 l, G1 S

    + T* H3 N  W% Y* W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v- H( P" R8 ?5 X1 D/ Z! K. e9 W

      _/ L4 ?0 k. N5 {" @: O8 X尊敬各位父老乡亲,各位阮姓宗亲,女士们、先生们:3 q2 p/ j! s1 j
    大家好!  G9 E5 z, c: A6 w% |& ?
          今天,我们怀着万分激动的心情,来到阮国故地甘肃泾川祭拜祖陵。在这里,我们离家三千年的百万阮裔游子,终于找到自己的血脉之根。这对于漂泊在外的阮裔儿女而言,是一个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历史时刻,对于具有三千年历史的中华阮姓家族而言,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G0 q" Y; n5 @: E7 f) k
      泾川是阮国故地,阮姓发源地,也是我们阮姓子孙心中的永恒的圣地。泾川完整地保存了阮国遗址阮陵、共池、盘顶子等文物古迹和以阮陵命名的阮陵渠、阮陵书院等地名遗存,故国人民用自己独有的方式,保存传承了阮氏文化,这是朴素伟大的赤诚之心、淳朴善良的慷慨义举,让我们阮裔后人感动万分。在此,我谨代表中华阮姓文化研究会和一百万阮氏儿女,对泾川县各界领导和35万故国人民,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J: f3 [& x- r8 ]5 U
    水有源,树有根。为了让阮氏子孙了解自己家族的文化与历史,更好的保护家族先祖留下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加强宗亲间的沟通和联络,增强宗亲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我们成立了中华阮姓文化研究会,把全世界的阮氏宗亲组织起来,在灿若星辰的中华民族大家庭中,谱写属于阮姓的壮丽篇章。为了上慰先祖,下惠后世,实现我们的“阮氏梦”,我们在中华阮姓文化研究会成立第二天,就来到泾川祭拜我们的祖陵,就是为了以泾川阮陵为本源,以中华阮姓文化研究会为平台,以同姓血脉为纽带,同宗同源,同心同德,传承先祖荣耀,繁荣阮氏家族,共铸绚丽多彩的“阮氏梦”。
    - t5 V# {( l: S6 N& B割不断的是血脉情缘,叙不完的是宗族情感。今天,让我们以本次拜祖活动为起点,携起手来,唱响未来,滋养共同之根,茁壮阮氏之树,伸枝成荫,聚荫成林,以阮氏人独有的胸怀、气魄、胆识,凝聚阮氏大团结,光大阮氏正能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T/ c1 i8 ~! H. Y& _/ g
    最后,再次对泾川县各界领导和35万故国人民,表示衷心的感谢!祝愿故国人民幸福安康,福祉绵长,祝愿天下阮氏儿女事业发达,家族兴旺。7 J7 h- [) F3 G  S9 e9 j! g# b
    谢谢大家!6 S) }$ N5 k4 [% F$ x  y
    $ K9 G/ q& e5 Y8 L! M# `/ O5 k
    . ^' ?1 `* L5 q; x6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Y7 y7 f9 H2 U2 X(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B0 K2 |4 f. \$ N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8 }. k  {, @" w0 p; w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21 15:07: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西部之剑 于 2013-5-29 10:21 编辑 0 m# f, n- L7 U3 y+ l
    , I. r/ W( U/ N% a( d/ b) @
    ( h9 N& ?% G; A  f* J  \. ^& G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9 ~, M4 w. V5 C/ y% T8 |, I! l% K& E/ ?% x
    泾川阮陵祭祖文" o: Z6 [3 a+ Q4 J" h

    7 \% J4 g/ Y; |: n维公元二零一三年,古历四月十一日,岁次癸巳,风和日历,水秀山青。吉日乙卯,中华阮氏,先祖后裔,谨备礼仪,刚鬣锦雉。清酌庶馐,爆竹香楮。奉祭祖茔,至孝至笃。恭祭始祖于陵前曰:1 a; q9 q4 \/ T' J
    呜乎壮哉!始祖讳髡,建国泾渭,创基立疆,以一为始,始有阮姓。追念伊始,披荆斩棘,开国立世,创业维艰。北依周祖,西阻狄戎,南抗密须,东依大邦。立足乱世,忠勇顽强。男耕女织,在水一方。日月交移,改朝换代。兵荒马乱,飞逝流光。阮裔子孙,布及四方。, d  u% ^. q) _& Y+ K* K( l1 c
    天下阮姓,一祖而始,百户千传。手足同根,一脉渊源。阮氏一族,铭记祖训,率先垂范,严教子孙。尚武修文,耕读传家。诚信仗义,恪守法纪。不废稼穑,勤劳四季。寸草春晖,知情感恩。礼义廉耻,时时谨遵。修德行善,亲友睦邻。上苍垂顾,祖宗荫德。阮氏子孙,英才辈出。立业海外,渊源流长。经商从政,伟绩煌煌。于国无愧,于族争辉。岁月更迭,改革创新,凡我阮姓,与时俱进。水流千里,皆出一源,树高千寻,根深枝繁。人之有祖,认祖归宗,千年夙愿,拳拳我心。4 Q' f) D% Y; ]
    今国泰民安,盛世繁荣。五龙山脉,花红草绿。阮氏族人,五洲四海,一百余人,荟聚泾川。瞻仰巍陵,思绪万千。山河历历,恍若往昔。我陵我阿,我池我泉,故国如是,潸然泪雨。诚惶诚恐,茔前奉献,果蔬牲醴。炮乐齐鸣,撼天动地。列祖列宗,仙驾齐集。顾尔子孙,当感慰藉。佑启后昆,福祉绵长。3 T. V2 u( K' G, u: h
    呜呼我祖,高高在上,阮氏子孙,齐当协力,浩瀚繁衍,报效国家,永昌我族。进斛再拜,伏维尚飨。
    ' Y" W+ X  k+ j! v0 G0 w中华阮姓文化研究会
    5 v: X7 n3 M) Y  d阮氏子孙 跪祈      
    $ l: X) f: e& n9 x# s- r3 N癸巳年四月十一日         2 E( Q8 e/ l1 T3 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21 15:08: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西部之剑 于 2013-5-29 11:11 编辑
    ) @, S( \  E' s3 ^& M  H% P5 r4 Q; v( d, d3 h0 B% ]
    全球阮氏泾川宣言   
                  
    + J5 z4 g, j% D% l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e% |5 }5 D8 ^( `9 Q& T3 ~+ T+ |: F) C# H
            公元2013年5月20日(农历4月11日),我们来自世界各地的阮氏家族宗亲共计160人,相聚在阮陵遗址---甘肃省泾川县城关镇共池村,共同瞻仰我们的祖陵,祭奠我们的先祖。经考证史料典籍、现场考察文物、遗址、遗存、民俗,阮氏宗亲形成如下共识:
    . u) E( f; U- x7 j       我们共同确认:甘肃泾川是阮姓暨越南阮姓起源地。《诗经•大雅•皇矣》篇载:“密人不恭,敢拒大邦,侵阮徂共。王赫斯怒,爰整其旅。”《姓谱》、《通志•氏族略》、《千家姓查源》记载:阮姓,源出古帝王皋陶之后,以国为氏。阮国是皋陶的一个裔孙阮髡于商朝时建立的诸侯国,其国址在今甘肃泾川。约公元前1050年,阮国被周吞并,阮国的子孙以国为姓,在泾川生活并传至第十五代孙阮肥子后,约公元前770年,阮氏随着周朝东迁。从泾川迁徙到河南陈留尉氏县隐逸,汉末三国时期在陈留郡形成望族,两晋以后五胡乱华,阮氏开始南迁,宋元繁播闽、粤、台、港及越南。如今,阮姓子孙已遍布世界各地,并且是越南第一大姓望族。
    ; i3 f* @+ ~2 e8 u! v$ y* K4 |     我们一致认为:泾川县博物馆现存商代阮国时期先祖使用过的铜爵、铜觚、陶鬲和西周铜鼎、陶罐等珍贵文物,是阮国存在的重要遗存,当地出土的100万年前象牙化石和5万年前“泾川智人” 头盖骨化石也佐证了阮国故都所在地——泾川具有孕育人类文明和阮氏先祖建都于此的地理人文条件。泾川古代至现代数部地方志多处记载阮囯、阮陵、阮文化诗作等;泾川历史上曾有阮陵书院、阮陵乡、阮陵渠等阮氏文化遗存,目前能看见“安定赖布衣俗手万紫千红掩阮共”板对,证明泾川自觉传承保护着阮姓起源泾川的文化之脉。经过3000多年岁月沧桑,阮姓起源和传承的过程明朗、脉络清晰,天下阮姓一脉相承,同为宗亲,今泾川即阮国故地,今泾川水泉寺共池即阮国国都遗址。甘肃省泾川县是全球阮氏子孙的根之所在、祖陵所在,是为天下阮姓源出泾川矣。
    # @2 s! K4 D1 o! u       我们强烈呼吁:所有的阮氏家族子孙,应该紧密团结起来,求同存异,尊老爱幼,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共谋发展,更加有序,更加深入地开展各项家族活动,以促进我们这个大家庭的交流和团结,逐步让我们这个家族分布在全国和世界各地的脉络更加清晰和完善,在中华阮姓文化研究会的统一领导下,争取尽快启动修葺阮陵、修建祖祠,恢复阮国遗址共池原貌,以供天下阮姓寻根拜谒,为宗亲和社会和谐繁荣,为国家昌盛富强尽心尽责。7 d0 ]. C/ b" O3 |  w9 S3 ^

    + d3 X- L9 s$ \" q* r                                                                                                               中华阮姓文化研究会
    ' g8 d3 d8 n7 i  d- s3 d* m5 F                                                                                                                       公元2013年5月20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21 15:08: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西部之剑 于 2013-5-29 11:10 编辑 % d' Q* T. @% w* z- Z, B2 U) T+ {
    3 r! D6 r& S: v# l5 Q* h
    阮陵阮祠修复倡议书7 \4 M7 e6 I/ Z, z, s
    - w; }9 d3 N7 n2 U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8 A7 k7 M% o% `) h& T
    3 s# {1 L5 ~' H/ x3 ~
    , ~& b9 l6 m+ F' Z8 Q尊敬的各位阮氏宗亲:
    $ l4 p" f9 S* i1 X% S* Z! _得姓皋陶始称阮,国已沧桑成云烟。1 e3 o& C2 E/ |! p$ J( M/ f, @
    泾土泽陂裔苗盛,不堪回首祖陵殚。, p0 D2 D. j8 ]! F! l, q5 w
    俗有云:树木峻茂因有故土根柢,潺潺远流源自万壑深脉。阮氏一族,本是上古圣帝皋陶裔后,至阮髡受封泾水之域,立国为阮,是为族姓之始。后阮国倾厦,国虽不存,然举国和睦亲善,聚而营生于泾不愿散去,遂以国号为姓,自此众氏一家,血脉归阮。继而又经三百年繁衍生息,家族兴旺,人丁盛稠,故土不能自养,亦受兵燹疮痍。由是阮姓子孙在阮肥带领下远离故土、东迁中原、广播九州。阮氏一族,自古英杰辈呈,纵横中华,声震寰宇,名繁青史。究其根因,何也?/ Z! K' w* w4 r& I! q! ~
    庚辰清明,阮氏宗亲寻根泾川故土,契合泾之学者查史籍方志,览阮国文物,谒阮庭祖陵,幸于城关镇中学后山之岭叩拜阮陵遗冢,时晴空细雨,现场无不动容。今观其址,两山环抱,坐北面南,遥望回山,背依五龙,脚下泾流,稳居中脉。真是一处占尽千古之风水宝地。然今视阮陵遗踪,不禁令人心生忧戚。不仅荆棘荒芜,坟冢塌毁,而且山体崩蚀,千疮百孔。非葺陵无以慰祖灵,非修祠无以谢罪过。况泱泱中华,千姓百氏,时隔三千春秋,能复见祖陵者罕也。且泾人自古也以阮陵在斯而深感荣耀,愿鼎力相助。因而一年来泾川故土之人与阮氏宗亲多次互动接洽,双方欣然相谋,修葺之事遂成定局,并成立“阮陵修复理事会”以专理此事。既然冢以王侯建制,修葺所成祠堂楼宇、殿廊碑石,断不可依平民之制,需彰以王侯风度,阮人特色。以备今及后来之人共缅圣陵,光化大德。但理事会修葺资金匮乏,因此倡议:凡阮氏宗亲及泾川各界,需倾力相协,同心结善,随喜乐施,广言宣倡,助臻福祉,永驻芳名,以成鸠功,告慰先祖,福佑阮人。" Y% Q$ ]7 ~3 r
      T8 G" W6 n+ K2 p$ c7 U0 A
    阮陵阮祠修复委员会* m$ @4 x2 d. |6 y% |' Z4 ^. Y
    公元2013年5月20日# _$ M9 q  x5 _

    5 _3 u' L# K) 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21 15:08:40 | 显示全部楼层
    癸巳年全球阮氏故里(泾川)拜祖大典晚宴0 [8 D; A  S- Z4 _4 k
    节目串词 ' {, V9 _( l% E" V: Q9 f% {
    (王)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p0 e4 Z" W& s(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8 Z9 c6 }5 U$ u
    (合)晚上好!
    , J1 E5 S- ?" f(王)兼山颔首,阮国故里款款盛情迎亲人,; j7 X) z( U6 |3 A6 i2 N( P" k  B/ `/ d/ N
    (宋)泾水泛波,阮氏子孙迢迢万里寻宗祖。 . W& h+ o$ `' E% _/ n6 `: O
    (王)在这万木葱茏、生机勃发的美好时节,来自美国及神州各地的100多名阮氏子孙齐聚泾川,隆重举行癸巳年全球阮氏故里拜祖大典,+ e8 }7 C1 W1 W: b4 h2 s
    (宋)这是阮陵对全世界阮氏儿女的血脉召唤,这是时隔三千年的深情拥抱,这更是跨越三千年的盛世相逢。1 c) X2 W2 Q2 p9 z
    (王)今天,五月的阮国故里以绝代的绰约风姿,和我们相遇相拥,与我们一起陶醉。
    # Z4 j  ]: t* f, e/ d/ t# C$ k(宋)今天,癸巳年全球阮氏故里(泾川)拜祖大典将在此树起一座丰碑,在泾川的大地上写下最为灿烂的诗篇。请欣赏舞蹈《阮国盛宴》。
    , |# {: V0 R# }0 o1 T【节目二】: J9 U* g; r6 ^& g( D8 y, ]
    宋:梦回泾州,阡陌红尘,吞吐着生命的芬芳,不改的乡音传承我们荣耀的理想。梦回泾州,菩提焚香,祈求着安宁的阳光,扯不断的血脉之情,牵绊着阮氏儿女团圆的渴望。请欣赏独唱《龙的传人》。9 v' q; v) y# L7 Y2 L* b- A
    【节目三】% G- h# z4 g3 v' e. h! l: t  T
    宋:木无本不立,水无源不流,思宗念祖,追本溯源,是人伦之大道;水有源,树有根,念根敬祖,认祖归宗是几千年来炎黄子孙的优良传统。请欣赏配乐诗朗诵《梦回阮国》
    . ?- T6 r, {& l4 t$ t  ]3 H( t2 t【节目四】
    ! s: b# _, F# U* r, M7 K- i) H(王)这是一块钟灵毓秀的土地,西王母文化影响巨大,佛教文化遗存众多,民俗文化绚丽多彩,姓氏文化根深叶茂,红色文化光耀后人,生态文化独树一帜,温水文化美誉远扬,各种文化交相辉印,异彩纷呈,共同构成了泾川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 v. [, h- R- q; R& o(宋)这是一块生机勃发的土地,大地含情,万物有意,一座座井塔,搭建起了我们和万年、万万年对话的平台;三塬四川举起的绿和香,让安居乐业的泾川儿女演绎着隔世传奇。请欣赏歌伴舞《西王母故里是我的家乡》。
    . C5 w; d- C1 k# o: O【节目五】
    $ X3 s$ I9 O0 ?2 h(王)曼妙的舞姿让人浮想联翩,优美的歌声将我们带回曾经的阮国。3 J4 P6 l( _4 A3 g; K
    (宋)饮一杯黄米酒,唱几曲扬燕麦,那厚醇的音调,将你、我、他,将全世界的阮氏子孙的新连接在了一起。请欣赏祝酒歌舞《扬燕麦》
    * y0 o% f( r, ?* A; ?$ T& u" 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21 15: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西部之剑 于 2013-5-22 18:01 编辑 - w1 Z- w& d! x& Z# h

    * H8 |: |; d: |3 r- V- {2 w梦回阮国(诗歌)/ i1 U, d3 v7 Y
    % W: ^8 X3 e8 U7 p& r8 {
    冯:是谁举起了历史的天空,是谁把饮尽的酒杯摆放天幕深处: U* w6 m8 P' j0 H- P$ G4 v
    袁:白云把每天翻过去,我躲进雨水,倾听正在一点一点走近的脚步……
    ( v% |$ M1 k3 g* l) q9 r8 a( L6 V6 |王:他们的苍茫是一个人的苍茫,他们的孤独是一粒星球的孤独," _# c; q8 e0 k) Y% q
    宋:他们的烂漫,他们的芬芳,梦里依稀,梦里阑珊。
    . z" t9 {6 M8 d  x- a9 R0 }冯、袁:千年之端,他们结成西中国之魂,他们是阮人之脊,他们是古泾州永不倒塌的仰望。生命只是赋予他们的一次盛宴,这场佳媛缤纷,高朋满座的宴会上,他们鲜亮、他们光彩夺目!
    : |2 G1 n. p3 g% ?王、宋: 直到曲尽人散、尘埃落定;直到他们站在身体的另一端,轻轻一跃,跳入集体的天幕。当我们和土地平坐在一起,亲人一样,相互掺扶、相互恩爱,偶尔举目,总会被星光打湿双眼。" A1 `$ j4 m  }$ y
    冯:“密人不恭,敢距大邦,侵阮徂共。王赫斯怒,爰振其旅,以按徂旅”
    ' U9 j* B. X( c2 ?) @袁“外阻河朔,内当陇口,襟带秦凉,拥卫畿辅,关中安定,系于此也”
    # o, x& Q. h* d! ]$ }王、宋: 这些声音从容、坚定,这些声音锋芒、锐利,他们独自招展3000年,他们站立成山、成林,因为他们的源头是脉动、是血液,是博大,是恢弘,是阮国千里江山的潮涌。
    4 W$ d# e% ]2 v0 w王:从周穆姬满王时代在回山之巅唱响和平之歌《黄竹歌》、《白云谣》,到周共王姬繄扈下榻“共邑”,享用碧波荡漾、清风送爽的共池仙境。
    ! [" V; s0 k, w0 k8 Z1 ~宋:秦始皇嬴政灭六国的第二年,即“巡陇西、北地,出鸡头山,过回中”; 汉武帝刘彻34年的执政生涯中巡幸20多次,其中11次安排在回山西王母处。9 S# o( v( e8 k: `2 C
    冯、袁:灵魂涌动,灵魂涌动的时候,我们突然想起巴比伦通天之塔。作为建筑在昆仑山脉的西部文明邦国泾州,他所拥有的精神高地,足以让这些神于天、圣于地的王者,平步入云。是回中,让他们的肉体走向前台,展示了波澜壮阔的图景,展示了它的烂漫和壮美;是回中让他们的灵魂重回复兴之路。
      t- G3 a3 p) C* c王:3000年前,罐罐蒸馍作为阮国文明之脉,随着古国的神秘离去,壮丽出行并迅速漫延,它让我们看到了不屈和向上的图景。6 C* l- p2 ~; {! O8 F  I) [/ N
    宋:在富裕和商业的古城下,作为农业之形的它,却大行商业之实。相传清康熙皇帝品尝后赞曰:“天下扶王之麦在泾州矣”。
    $ @" ^9 H) z" L  f6 u- I冯:民国时期制售者达二三百户。因为其原料与配方的限制,虽历经近千年世风吹拂和风起云涌的市场荡涤,至今仍作为泾水流域农业文明的盛大产出、作为阮国古城的一大传奇,在飘扬、在映照。9 Z, V, w, y" U2 `
    袁: 1943年,阮陵渠如天使降临人间,它开启了一个新时代,一场产业革命的升级悄然而至# Y# v/ |0 C  S* ^+ q0 x! d
    王:一个新名词从此在农业板块的泾州大地滋生-----水利,水利是一种天人合一的思想,他即担当了人的理念追逐和价值观,又顺应天意,是人类最高也是最全面的智慧和神奇自然规律的相遇、结合7 k1 Y7 r) w# F6 ~) w
    宋:从1370年到1943年,仅仅573年,泾水的命运由一条扑朔迷离的龙的主宰让位于具象的人、让位于传说中的阮人后裔。据《泾川县志》记载,阮陵渠全长6公里231.60公尺,宽1.60公尺,它却让泾河川黄金遍地、黄金万两。/ l( f1 k! Z& J9 ?
    冯、袁:作为古国永不坠落的风景,在西中国、在历史深处,他们将接受后世源源不断的感恩和爱的吹拂! 9 P5 c, C9 \. [) H( S7 B. D
    冯:1990年12月7日,台湾慈惠堂堂主郭叶子率领240多人的谒祖团沿着内心的召唤,来到回山脚下的“回中降王母处”
    " Y' y3 _4 K5 y袁:此前一年,由慈惠堂投资拍摄的40集电视连续剧《瑶池金母传》,从制作到演员方阵全部为名人、大牌,一经播出,在台岛、在海内外即刻产生广泛影响。西王母作为精神图腾,作为新文化领导人,再次被请出、推上神坛。% Y2 W& x# U! E! v
    王、宋:从回屋到日月潭,从泾州阮陵到宝岛台湾,一条朝圣之路、一条心之路从此开始,从此放射出世纪的光芒!   ! R; }$ T  F' Y) K6 p0 B! f

    4 a3 V3 D( R9 @" W5 T( a冯:梦回阮国,与风同行,把所有的眺望吹绿、把所有掩埋大地深处的咙喉鼓满!( d- N6 J$ _1 E" E( Z  V; M- X$ y
    袁:梦回阮国,与月光同行,把所有的黑、所有的高铺平,让所有窗户装上明媚!$ O# L9 h0 }2 y" m. g$ ~; G/ d1 \
    王、宋:3000年是一位老人,当我们相遇时,就像不同方向的河流抱在一起,泪流满面而又汹涌澎湃;3000年是一个永远的守候,当我们相互顾盼时,脚下瞬间聚拢的是铁是金;3000年是一首永不凋零的歌,千里泾河川结成的飞翔,正在把不老的西天飞远飞高。
    7 g6 E8 E+ A6 x3 F: @% o, O8 ?$ B王:相约阮国、相约今天,大地舒展,绿意倾情,整吨整的热,像我们的爱,倾国倾城。3 g' C7 x% h7 C) |
        宋:相约阮国、相约今天,大地芳芬,潮动如歌,千亩麦田正在把千里泾河川举高,举成旗帜,她要把呼唤、把呐喊作为火把,举出胸腔。) }' O5 A4 i! M5 i  _1 C5 B
    王、宋:今天,就让我们挽起来,汇流成河成海;今天,就让我们唱起来,直到把胸膛烧开,千里泾河川站满火的喉咙!8 D; T" S% |" D% k( H3 G7 ?
    合:因为同一种心跳组成了爱,因为同一种呼啸组成了奔跑,因为同一种旋律组成了脉动!
    ( J1 P- k8 l5 e# n# U" w) f0 b3 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