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姓文化研究唯一官网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手机版
  • 问答
  • 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ruanchinacom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登录 注册
  • 切换风格
    快捷导航
    征集版主会员注册须知本站二维码
    查看: 9855|回复: 19

    阮氏祖宗筒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10 09: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于远祖石麟公原籍河南开封陈留人,后来到主广东省南雄县珠玑巷居住,后又转到广州府,新宁县现兴宁县居住后和番禺新汀乡屈氏结婚称谓,太安夫人,生有五子,长子,甲奇居住新会县阮茛村,次子,丙奇居新宁县,现兴宁县上岗山坑塘尾村,三子,戌奇居住顺德县黄连义村,四子,庚奇居住香山县现中山县象角村,五子,壬奇居住新宁县现兴宁县矬岗塘底村,后顺德戌奇公更名粤江公,妻子朱氏生三子长子,仕崇,次子,仕葵,三子,仕良,长子,仕崇公,妻子黄氏生两子,长子,道澄,次子,道蔚,分居罗南海县,现南海市罗村,仕葵公,分居何处不明,阮氏家谱没有记载,三子,仕良公妻子胡氏生一子字俊彦定居澳门,无子,据前辈讲述,顺德县有三房子孙分居到翁源县,英德县,清远县居住,根据阮氏家谱记载广东阮姓宗亲全部是石麟公后人,敬请各位宗亲能发表更多记载的,阮氏祖宗筒历,
    ) `6 ^/ d6 e6 R" Y; |" {
    发表于 2012-12-10 17:27: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0 18:47:59 | 显示全部楼层
    增城仙村镇阮姓据族谱记载,是先祖国俊公宋初从古闽入粤,到底是从福建什么地方来就无从考究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0 18:5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镇几条阮姓村合计若有八千人左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0 19:4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0 22:31:50 | 显示全部楼层

    : R. T7 U( o4 |0 Y# q( k3 P查广东之阮氏何时由何处迁来,始迁祖是谁,尚无明确记载,查粤中各县有许多氏族之族谱,均说其先人于宋度宗咸淳初年因朝廷失妃,惧祸株连,乃联同邻居,携男带女,由南雄珠玑巷迁来,阮氏亦说同时由该地迁来广东冈州(即今江门新会市)。惟查当日南雄知府钟文远所发给该批南迁人等的批引及冈州县尹李丛芳准予落籍的批词,以罗贵为首,凡三十五姓,九十七户中,阮姓者为阮可益,但粤中各县之阮氏,都不以阮可益为始迁祖,也不知其人是谁,大都奉石麟公为太始祖,据族谱所载均谓石麟公于宋度宗咸淳九年由南雄珠玑巷迁来冈州。笔者深入了解,当时随同南迁确是阮可益公。他到冈州被分配来矬峒都现名汀萍村居住,现在该村还住有阮族数十八,均是他的后人。但同一时期家住南雄州始兴县牛田坊珠玑巷的宋银青光禄大夫阮石麟公,讳逵字善富,因忤权贵,左迁南恩州教授,遂家于新宁平康里黄桥头(在今斗山镇上阁地区)。他先后娶了两个夫人——屈氏和柏氏。屈氏是番禺莘汀村人,柏氏出生地并无记载。: l% H9 O% Y$ F( `, O1 J/ G
            据新会冲茶贤村的族谱记载,说屈氏生三子:平康、平安、平泰,柏氏生二子越江、广源。而台山上阁之族谱只说生平康、平安、平泰,而无越江、广源,又不注何人所出,因此越江、广源二公是柏氏所出无疑。0 O5 j- _7 l& i2 o7 l& Y% Q% j# l
    始祖石麟公生于南宋理宗淳佑二年(公元一二四一年),终于元城宗大德九年(公元一三O五年),享寿六十四岁。屈氏是番禺莘汀村人,生于理宗嘉熙三年(公元一二三九年),终于元成宗元贞二年(公元一二九六年),寿五十七岁,葬于台山上阁坑尾村后山,喝飞鹰打兔形;柏氏葬于番禺莘汀村(新造)深水庙右边,与公合葬。8 ]" C/ n+ `  d" d
    新会的族谱载:平安翁居新会潭江、平康翁居台山上阁,自上阁分支新会长涧、冲茶、贤村;越江翁居顺德谭义、文海、古朗;平泰翁居台山塘头,广源翁居中山象角。
      p5 L* E& E$ [; ]. a$ z, { 台山上阁族谱载:平康翁居长,后人分别居住山背、南海、大范、新会贤村、冲茶、新安、大冲等处;平安翁后人至隆山祖而居潭江,分派则有阳江、阮屋朗、云南临安、马龙等处;平泰翁迁居矬峒塘头,分派则有惠州、博罗、三水、新兴、东莞、阳春、阳江等处……5 q8 O9 ?* v/ ~
            台山塘头族谱载:平康翁居上阁亨美;平安翁迁新会潭江,平泰翁居台山塘头,中山象角所载虽大致相同,但却说平泰翁后人居住台山海宴,另一房居住省城,中山左步头和顺谭义房的族谱与新会、台山的族谱大致上同。由此可知前人修谱,彼此不相谋,现在去古已远,无从考证,只好各是其是了。2 z3 G3 `4 ~' K
    综上所述,善富公的后人分支如下:
    9 _2 o- Y# }# @ 平安翁后人居新会潭江,分支云南临安、马龙、榆城(六世时迁去),安南(八世时迁去);浙江诸暨(十世时迁去);肇庆、阳江、阳春、恩平(十世时迁去);高州、信宜、电白、梅箓、(十二世时迁去);雷州、琼州、遂溪、东莞(九世时迁去);从化、增城、宝安、河源、揭阳、新会长涧、冲茶、贤村、分支新安大涌、南海大范、新会崖门;平康翁居台山上阁亨美村,分支顺德文海、黄连、谭义古蓢、云浮(十三世时迁去)、番禺上滘;平泰后人居台山塘头,分支台山塘底(九世时迁去)、惠州(五世时迁去)、顺德,东莞高塘基、雷州、三水、阳江、阳春、新兴;广源翁居中山象角、左步头、茅湾外涌(四世时迁去)。7 {3 m3 |) O4 c# Z- _. Q3 P* h, L0 W" r
    阮氏后人居住台山市除少数住在三合镇横塘塘盛村、广海镇奇石村、海宴佑村坦外,主要留市人口分布情况(截至一九九七年八月止)如下:( Q" _3 Q- ~5 A9 a
          斗山镇上阁:那洲625人、美南村1000人、南昌村185人、龙平村25人、亨美村180人、石头村138人、泗美村53人,合共2206人;端芬镇塘头管区829人、塘底管区1044人、香步管区的塘南村214人、河南村164人、那泰管区的北册村112人,以及西廓管区的那群洋村275人,合共2638人。) [' X! g% J! K: S
    以上数字还未包括住在台城和其他镇的人口,估计留市人口超过五千人;此外,斗山、端芬是侨乡,阮族也不例外,旅外(包括美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及港、澳、台等地)侨胞总数超过留市人数。
    0 n& j) Z3 h- r2 v- ]- n         其中从新会八世迁住越南(即安南)最为突出,越南王抛绣球招婿,适套中姓阮的头上,招为婿,越南王无子晚年逊位给驸马,成为越南王。当时不少仕宦都赐姓阮,因此,成为越南最大姓氏。阮氏统治越南四百余年,直至一九五O年越南王保大时才被吴庭艳推翻,结束阮姓王朝。但出自阮姓的上层人士仍然不少,最突出是阮爱国,领导革命被法国殖民者逮捕,囚禁多年才释放,为障人耳目,更名为胡志明,为越南革命导师,世人敬仰,其余则不详。0 b3 y9 ?' M, c. F9 l: \/ G
           至于阮氏历代名贤有阮瑀、阮籍、阮咸、阮瞻、阮孚、阮元……,传略传世,其中阮元任两广总督时所著的《通志》,脍炙人口,名留千古。! m' \+ g( G: d5 T+ K* R) v
          至于台山阮氏并未有较大名气的人,仅阮君慈曾任台山县长,但清代科举考试上榜的不乏其人,其中二十一世毓仁翁,讳秀森,号东生,由附生钦赐副榜举人,赐进士出身,翰林院检讨,最为突出。5 I) n8 \/ Q- H1 G
          此外,二十二世祖根翁的元配陈彩莲夫人生五子(子富、振富、国富、德富、添富),三女(秀珠、月珠、秋珠)。祖根翁旅居美国,逝世后,夫人凭手足之力教养遗孤,五子分别获化学、医学、物理等学位,三女亦在大学毕业,均卓有成就。美国人民以夫人贤淑,母仪足式,于一九五二年公选她为美国模范母亲。总统杜鲁门欢宴之白宫参众两院议员公宴之议会,旅美华侨与阮氏宗亲更热烈举行舞龙舞狮祝贺大会,台湾当局曾电邀夫人回台一行,俾人得瞻风采,香港电台及工商、华侨、星岛各大报章均著文赞美,誉她为国增光。可说她是我族最杰出之贤母,查她所得的奖状中,有一名饶有意义价值的名句:“陈彩莲夫人之贤淑母德已组入我美国之国旗内。”堪说是永远令人景仰。夫人生于一八九二年。
    $ Q: o& r! ]. K( `7 Z; w9 r/ k& Q        至于留县的知识分子,不少人擅于诗词,解放前在台山大同日报经常发表阮君慈、阮沛之、阮鲁人等的诗,特别阮沛之在原籍端芬大同市开设诗词学习班,培养了不少新人。一九八三年笔者倡议成立宁城诗社,至今十四年,与南海诗社、美国纽约四海诗社缔盟,团结了海外外同胞,为弘扬中国文化而鞠躬尽瘁影响深远。: l# Q# ^3 @3 M- a. A, Z" g6 g
    此外,原籍塘头旅加拿大的阮五湖,十年前联同旅美的阮雄伟、阮铭锐、阮洪文等组成东湖诗社,促进海外诗词爱好者与国内同仁通过唱酬,联系情谊,发挥了很大作用。+ r$ b, Y% @, |5 x; R/ |
            现在谈谈教育,塘头一向办有两间小学——达英小学和东平小学。另外,塘底村也有一小学。八十年代旅美乡亲阮金铭翁带头捐资,倡建塘头中学,他本人亲自回来主持建校,越年落成,美仑美奂,学子藏修有所,厥功殊伟。" g# o" b. G( A0 L. Q2 y) g/ `
    最后阮氏除在原籍建有不少祠堂,多数用来办学。另外,在台城也建有两座,一座在东云路,奉祀九世祖曰严公;另一座在正市街大门楼,奉祀十世御赐国子监祭酒的石涧公,规模较小称书室,均建于清光绪年间,解放后,列入公产,接管后改建成高层住宅楼,原有祠宇已不复存在,惜“曰严阮公祠”的正面横匾是我邑著名国学大师前清进士黄荣熙夫子所题,现在湮没,不胜扼腕。
    ' ~/ K1 K/ q+ |5 C5 V 限于篇幅,以上仅是概述.
    $ j& F8 e3 s1 O. J
    5 W1 c! I5 c0 f! u  n" w. B$ d* F7 g( S6 ^- K. f
    ! K, y( s& N6 O! v3 ]

    % K" F/ j* U4 w9 @! a$ e1 e5 W1 z+ }

    5 G2 s7 {5 I( a* N& L" x% F, N, x; d) }  ?( V- d8 w: \
    * r" p% Z- u( |4 `; \: I# y) l; K
    ; ]6 R/ X2 D8 J& R4 I# g8 D; c
    本主题由 阮班稷 于 2012-4-30 00:55:40 设置高亮
      {" H$ C  o8 U)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1 00:02:20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79:}{:soso_e16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1 00:02:33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79:}{:soso_e16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1 01: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阮寿雄 发表于 2012-12-10 22:31 ' n4 r. O5 P% I5 K& j8 }
    查广东之阮氏何时由何处迁来,始迁祖是谁,尚无明确记载,查粤中各县有许多氏族之族谱,均说其先人于宋度 ...
    3 n( T0 N. E. N; K
    这是台山族谱记载,但我们几条阮姓村的族谱记载都看不出跟台山有直属关系。
    1 a5 K8 D4 ^3 c( g, e+ w都只是记载:先祖国俊公宋初从古闽入粤。而且我村祠堂的屋檐上自古就砌有一首诗:  d# z$ o( G( ^. s
    临江喧美井,5 c# E& ?! P) S  A: R
    立地涌千般,
    3 \3 N2 t0 s3 h  i# `8 C; T气脉雄如片,8 e& |0 y; ?( V5 m
    由源自福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1 05: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阮焦赞 发表于 2012-12-11 01:16 5 k* @- ^6 a9 s4 T; m0 F: Z/ F
    这是台山族谱记载,但我们几条阮姓村的族谱记载都看不出跟台山有直属关系。+ ^# I% @- q2 ~$ X4 M) y) Z6 H5 v$ m
    都只是记载:先祖国俊公宋初 ...

    , U8 @4 @" [2 P( X# F焦赞兄好,增城阮屋村我去过,他们族谱记载也是从福建过来的,这点正在考证中,要多次对核族谱才能定格。我们也正在查找"石麟"公从哪里过来的,为修族谱铺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