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崇先报本 启裕后昆 W. B- w% N' O: ~. y
——谈编修族谱与维系亲情之体会: S7 C+ J( M" h
广东翁源——阮汉先
4 F6 i* y2 V4 p6 f! Z各位宗亲:9 R' i3 g5 p' c3 P
大家好!很高兴与各位同门宗亲交流彼此信息、增进兄弟情谊。这是我们同宗同祖、血脉相连的阮氏宗亲交流联谊的又一方式。因为在当今社会,要想增进阮氏之间的宗亲情谊,其途径主要有三:一是编修族谱;二是定期联谊;三是建立宗亲网站。在此,我来谈谈我编撰《广东翁源阮氏族谱》的一些认识与看法。
4 E- r( U h q# }/ U8 ]族谱,又叫家谱、宗谱、谱碟等,是中国古代宗法社会中记载家族或宗族起源、繁衍、演变、分支、迁徙、发展、传承世系和宗族事迹、名人轶事、典故及民俗文化的典章文献。族谱历来被视为与正史、方志并列为三大史学体系的史书,它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瑰宝。 ]+ v; S* ^ T7 Y2 h6 n9 \
中国谱学传统源远流长。汉代,就已出现私人姓氏谱、家谱。魏、晋时期宫廷采用“九品中正制”,主要依据家世,于是产生了官方主持制订的家族谱系。从南北朝到隋朝,官修族谱都是士族大姓高贵门阀的凭籍,庶族小姓不得列入。到宋代,随着士族的逐渐衰落,门弟观念随之淡然,于是私人修谱风气始盛。尤其是客家人士更加重视谱碟,所谓“崇先报本,启裕后昆”,皆以谱碟为依据,把族谱一代一代地续修下去。但在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那场史无前例的破“四旧”中,很多族谱都被销毁,给后人带来了难以弥补的损失。* @9 S$ F- {4 V: S- a8 B
族谱作为中华民族各姓共通的一种宗族文化,它是寻根溯源、追宗问祖、凝聚血缘、敬宗睦亲、显扬祖德、激励后人的载体,也是理清宗族渊源历史,了解世系分支以及正长幼、明尊卑、谋共识、促发展之要求。通过编修族谱,促进宗族团结,增强宗族情谊,正如人们所说:“以至孝促进家国繁荣,以至亲传承列宗文化”。1 \; K0 a0 X+ u( y
因此,编撰《族谱》具有如下两个方面的价值:
' e, E9 {! X% I2 V* b" o4 {一是历史价值,或称纪念价值。作为综述宗族起源、繁衍、发展的档案材料,保存了历代不同地区与世系活动相关的丰富资料,它对于相关学科,诸如社会史、移民史、人口史、地方史……等都具有史料价值,这已为众多的有识之士所论证。几十年前,史学大师顾颉刚认为:“我国史籍之富,举世无比。然列入公认的官修正史,由于种种原因,自今论之,尚难允称‘信史’。今青年治史学,当于二十五名外博求史料,取精用宏、成就当非前代所可比。而今我国史学领域有尚待开发的二个‘大金矿’,即地方志和族谱。它一向为治史者所忽视,实则其中蕴藏无尽有价值的史料,为‘正史’所难于悉纪而不为人所知者”。当然,顾颉刚所说的“忽视”状况现在已有所改变,重视家谱史料价值的学者已日渐增多,见诸文字者不少,勿庸赘述。作为史料价值,要在求真求实。尽管家谱修撰早有“信以傅信,疑以傅疑”、“循实记载”、“置诸阙疑”等主张,但是,出于种种家族利益的考虑和显耀门庭的诱惑,谱学界的伪俗之风在每一朝代都存在,因此,用家谱史料,必须严格甄别真伪,不可全信全疑。
9 @0 P) v( q) |/ w2 |6 r9 z: o二是文化价值,或称激励价值。族谱在我国源远流长,在历史的长河中,已经形成有独特内涵、浸润着民族情愫的谱牒文化,它对民族的心理素质、价值取向、行为模式都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N7 B4 U3 j( k g* _# @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说过:“中国人民说王道是顺乎自然,换一句话自然力便是王道,用王道造成的团体便是民族”。中华民族就是在自己独特的环境中,经过几千年的蕴酿由众多族源融合、自然形成的以汉族为核心的多元一体的伟大民族。相对独立共同生活的地理生态系统,漫漫历史长河的共同创造,彼此密切交往不断分化和融合,形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也产生了千枝一本,万水同源的民族凝聚力。
7 w, N. M" Q0 C# O今天炎黄子孙已经走向世界,遍布五大洲168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华人已经超过5500万。“我们是相同的血缘共有一个家,黄皮夫的旗帜上写着中华。”尽管他们之中已有不少人入籍于所在国,但对大多数人来说,国籍认同、政治认同的改变,并没有改变他们的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据统计:1996年世界共有华人社团9255个,(世界性的华人社团就已超过70个)其中属于亲缘性的宗亲社团占了34%,有3147个。海外宗亲社团是民族感情和民族文化凝聚的产物,他们有强烈寻根的愿望,每当我们看到,一年一度,人们远涉重洋,不远万里,沤庥于沮水之滨、桥山之巅的华夏始祖轩辕黄帝陵前,共告“五洲风雨疾,华夏有炎黄”,这就是“血浓于水”的情感。台湾有一位研究神农文化的学者叫姜竹,他说:“台湾同胞是非常崇拜炎帝的,那边的炎帝神农庙有121座,每年神农圣诞日(农历四月二十六日)总要进行一次祭祀活动,以表达炎帝子孙的爱国之心。目前,在日本、韩国、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地都有烈山宗亲会,这样,在海内、海外、香港、台湾,炎黄两帝已成为维系中华民族情感的文化纽带了”。炎黄共祖的文化认同,是以姓氏溯源的谱系为根据的,古老的《世本》和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启其端,历代的姓氏谱系扬其波,它深入人心,代代相传,成了民族集体的潜意识,这正是谱牒文化所发挥的作用。
/ R9 m7 y9 r1 O2 ^族谱的文化价值与历史价值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文化价值的角度考察,应该着重考察谱牒文化产生、发展的过程,现象、规律、社会影响和作用。谱牒文化有相对的独立性,不能全用史料价值的标准来要求它。比如攀援历史名人为始祖的现象,从历史价值的角度考察是不可取的,但从文化价值的角度考察,它又往往起了名人效应,凝聚、鼓舞族群的作用。又如同宗共祖问题,从历史的真实看,任何一个姓氏,其来源都十分复杂,历代改姓、赐姓、冒姓层出不穷,欲求血缘的绝对纯洁事实上是不可能的。作为已形成的文化认同是可以不必深究和苛求的。所以今天的谱学,既要重视历史价值的开掘,又要重视文化价值的开发,我们在实际运用中,更要注意发挥家谱在凝聚社会群体,增强民族凝聚力,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为振兴中华和促进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发挥纽带和桥梁作用。此外,编修姓氏族谱还具有“正本清源、弘扬祖德,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积极意义。
. P F8 E" b' f: L+ z俗语说:“盛世修谱”。在政通人和的大环境下,抢救历史文化,彰显祖宗功德,弘扬传统礼俗,激励晚辈向上,这是顺理成章、正气凛然的事业。9 J) h/ J ]/ f9 N& D" X
但是,修编族谱,并非容易。从严来讲,一部族谱,不仅记载历史渊源、发展变迁、世系人物、轶闻掌故、名胜古迹,还应包含礼俗文化、传统美德、祖规家训、常用知识等相关资料;不仅要史料真实、内容完整、编制规范,还要集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和可藏性于一体。因此,编写族谱是一项非常严谨而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尤其是在没有旧谱参考、真实资料缺失和历史年代久远的情况下编写族谱,更是难上又难的事。然而我的看法是:“越是困难,越具意义;立定心志,必能为之”。于是,披肝沥胆,不畏艰难,努力搜集,严格考证。在指导思想上,以新思维、新视角、新观念、新方法为依托,打破陈规旧俗,随着时代演进,传承性、前瞻性、后续性相结合;既要尊重历史,又要维护现在,还要激励将来,广泛征求意见,缜密调查研究,认真进行考证,慎重取舍资料。在编辑方法上,既要溯本追源,理清宗支世系,明晰昭穆次序,又要从现实出发,选编一些历史、科学、生活等方面的内容,使之尽可能成为一部“史、谱、知”相结合的资料宝库。据此,族人不仅可以得知诸多姓氏的源流、繁衍、分布情况,而且还可以了解其内容丰富的姓族文化,共同表现“尊祖敬宗”、“敦睦亲族”、“承先启后”的基本主旨。
; X7 j3 k4 [2 u5 c3 R# @《翁源县阮氏族谱》,从搜集、考证、整理到编写、校对、付印,前后耗时五年多。在这期间,我孜孜不倦、严格要求:对外跑州过县,舟车劳顿,先后考察和寻访了阮姓人的发源地——甘肃泾川县、阮姓人的发祥地——河南尉氏县、阮姓人的南迁蕃衍地福建上杭、永兴以及阮氏宗亲聚居地——英德的大湾镇、怀集的怀城镇和云浮的六都、东安等地;对内走家串户,攀山越岭,废寝忘食,不畏繁难,查遍了所有的相关资料。可谓是:几番暑寒不知苦,六年心血凝成谱。这一方面是我本人对祖宗功德的崇敬和对搜寻考证的执着,同时也明确地认为:“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不知何为祖,枉是继承人。”深信大凡有血性的族贤们都会将《族谱》视之为传家珍宝。因为:
' U. Q. j1 Z% B! T6 ]: V/ B' a阮氏来由不简单,历经艰辛苦与难;
6 y# g2 Z3 z" H- e: v$ A& r+ L慎终追远不忘本,溯源寻根励后生。$ g% @+ O( j- { |+ z
人生弯弯曲曲水,世事重重叠叠山;, {& Q+ |. H( ], }% F2 q
无情未必真豪杰,祭念如何可等闲?2 s6 S" w9 n' A1 ^* r. \. g
正是出于这样的认识和思考,本人才抱着“酸甜苦辣甘自尝,扁圆长短由人说”的决心,去搜集、整理和撰写《翁源县阮氏族谱》,并为此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与精力,或许这样的付出有人不以为然,但它毕竟是填补了翁源县阮氏族谱的空白,为后人留下了一些珍贵的宗族文化资料,而这样的资料对后代来说有总比没有的好。所以我至今还认为,编修和出版这本《阮氏族谱》不只是我们当代人的大事,同时也是激励子孙后代与时俱进、永续发展的好事。8 e7 I1 a+ U5 Z6 L
此外,还要借此机会祝愿各地阮氏宗亲身体健康、家庭幸福!祝愿阮氏繁荣兴盛、世代昌隆! Y+ k9 W- w) k% O. L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