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姓文化研究唯一官网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手机版
  • 问答
  • 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ruanchinacom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登录 注册
  • 切换风格
    快捷导航
    征集版主会员注册须知本站二维码

    始祖阮茂公族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9 10: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 e2 [" h2 `2 d, T$ C2 Q5 a兄弟你好!我是广西防城港市亿港自来水有限公司的员工,邮编:538001.电话:13977013707,家庭地址: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那梭镇那梭村那碰组五号,邮编:538036.有事联系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9 10: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阮进林 发表于 2012-1-13 18:21
    3 _4 f: Z* e  B/ D  z. W  ]1 r我们是从福建建宁搬迁过来的,有机会对一下谱

    # u/ z+ z  C) W7 `我的一世祖是阮艺庄,我是他的23世裔孙了,你帮帮忙查一下大概580年前(就是1430年前后),有没有从你们那搬出广西这支阮氏人。可以吗?
    - u7 _" D+ J: J6 @1 S/ j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9 11:01: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阮铭相 发表于 2012-1-19 10:10
    ' u5 a# s- K. B7 K( n兄弟你好!我是广西防城港市亿港自来水有限公司的员工,邮编:538001.电话:13977013707,家庭地址:广西 ...
    2 y* \. @) @9 g' M, b# `. o) \
    好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9 11:04: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阮铭相 发表于 2012-1-19 10:14 : b1 f( L6 x8 q5 m  G! d6 k9 X2 `
    我的一世祖是阮艺庄,我是他的23世裔孙了,你帮帮忙查一下大概580年前(就是1430年前后),有没有从你们那 ...
    ' A9 C/ f; p3 U2 X. O
    兄弟,还没查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5 16:53:1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始祖阮文实也是从福建迁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5 19: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广东阳江是茂忠公后裔的宗亲请联系我,茂忠公和我祖茂实公是同胞兄弟,我电话:1530786160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6 06:48:53 | 显示全部楼层
    广西博白英桥阮艺庄之来由是阮守盈之后裔,元朝后期守盈公从福建省汀州府珠玑街瓦子巷,迁居广东省遂溪县崇礼乡五里村生下三子;长子兴庸号喜,于明朝洪武年间迁居广西博邑,三任博白教谕,葬于城厢清水塘岭,坐北向南,灰白幕。原妣林氏。后妣官老儒人葬于关章塘岭。传至艺庄公为造福子孙后代,迁居英桥奠定千秋福址,历代兰桂滕芳,立为始祖。次子兴隆号爱,留居原籍。三子兴明号乐,又名福成,任高州教谕。艺庄公生五子:长子玖万分居鹿浪,次子玖璋分居阮村,三子玖昌分居老鸭塘,四子玖盛分居下兰坡,五子玖龄分居堂滥(堂兰)今称五大房,裔孙济济,散居各地,英才辈出,国耀宗光。(本人阮铭相13977013707是四房玖盛之后23世!希望各房兄弟和我对对族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6 06:52:5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福建的兄弟们,帮我们查查我老祖阮守盈是那一支脉出来的,还有和那一房兄弟近亲可以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6 06:54:16 | 显示全部楼层
    福建地处东海之滨,属于中国华东地区或华南地区。福建是中国著名侨乡,旅居世界各地的闽籍华人华侨1088万人。其中,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这三地的闽籍华人华侨最多。福建与台湾源远流长,关系最为密切,台湾同胞中80%祖籍福建。福建居于中国东海与南海的交通要冲,是中国距东南亚、西亚、东非和大洋洲最近的省份之一。
    5 t, R! x* r1 @& M: z5 C  唐上元元年设福建节度使,辖福、建、泉、漳、汀五州。福建因五州的前二州得名。明置福建省。唐开元21年(733年)设“福建经略使”,始称“福建”。南宋设有1府5州2军,故又称“八闽”。
    $ _9 Q4 O' y1 M7 [- _5 e" t关于八闽的来源,有两种说法,一种是:福建古为闽地,北宋时始分为八州、军,南宋分为八府、州、军,元分八路,因有八闽之称;另一种是《辞源》的说法:福建省在元代分福州、兴化、建宁、延平、汀州、邵武、泉州、漳州八路,明改为八府,所以有八闽之称。建、延、邵、汀,为上四府;福、兴、漳、泉,为下四府。共八府,号称“八闽”。
    + i% \2 G. \; i+ u3 i  M长汀纸史编纂办公室 毛星3 _) I3 K: X* B8 }
              9 H; `3 ?1 e& }6 o
      古汀州建置历史沿革,唐宋以前正史(指全国性史志),记述简赅,所见各异。宋朝地方志(《监汀志》)考析欠周,综述有误,以致后代方志聚讼纷纭。明朝《永乐大典》,虽曾作考订,但诸说并存,未克统一。清代修志,对新罗治所,争论末已,载在旧志。八十年代以来,地方上以“史”为名印行的书刊和文章,对古史多未深考,臆断揣测,又增添许多枝蔓。如:龙岩地区志稿,回避“汀州初治新罗”的历史定论;长汀《地名录》等书,则把晋新罗旧治(或故城)说成五、六处之多;迁州时间也众说纷纭。这些偏离史实的资料,常被转引入各种出版物,甚至被录入地、县志稿。对于准确记述地方史,是有妨碍的,必须加以订正统一。
    0 o- O1 Z( p6 M9 V7 Q4 J! D  笔者经过多方探索,认为搞清下面几个问题,是订正汀州建置沿革歧异的前提。今提出几点看法,就正于方志编者和读者。
    7 c8 A& {9 b; j9 K  一、西晋太康三年至南朝宋泰始四年(282~468)的186年间是新罗县兴废存在的上下限时间。据《晋书•地理》载:“……及陈平吴,分建安立晋安郡”。又载:“晋安郡太康三年(282)置。统县八、原丰、新罗……。”这是建县之始。乾隆《汀州府志》云:“宋泰始四年(468)改晋安为晋平,废新罗等三县”是其终止。《永乐大典》载:“晋武帝太康三年,分建安为晋安郡,又立新罗县,宋齐、梁陈隋并省。”至于新罗县的四至版图究竟多大,史无明文。前人所认为闽西地属新罗者,只是从天文分野上大略推测。所以这个断代存在的新罗县。不宜直接引作汀州的建置史,也不见得就是后世汀州建置的基础。唐朝建汀州,其中有些地名,如新罗口、苦草镇,虽说曾是晋新罗的属地,但在此前自南朝宋及隋,这些地方所属的州名迭改(闽州、丰州、泉州以及长乐郡),早已不是新罗县了。
    1 H4 Y. M6 F& N' D* S: J  宋《临汀志》中却有:“后汉永和三年(138)分建安置晋安郡,领县八、其一为新罗,而汀基于此”的记述,把建新罗县提前140年。后汉不曾有晋安郡,更无新罗,这一记述本属错误、不足为凭。还说从宋齐到陈、隋,新罗都隶属各州。似乎新罗县南朝宋以后还一直存在着。至少是把唐新罗县和晋的新罗县都当作唐的汀州范围,完全混淆为一了。《永乐大典》为此曾引《舆地纪胜》考语:“晋志:晋安郡领县八、新罗预焉。然宋齐志皆云领县五,而无新罗县。经梁涉陈以及隋,而晋安、南安亦多废县。”予以驳正。可是《临汀志》“后汉永和三年置晋安郡”全无史据的讹误说法,却屡屡被明、清府县志和现代史话引以为据,成为混乱之源。这是首先应予澄清的。/ L5 Y' X7 s7 g; W4 [
      二、唐朝新罗县是新的建置。唐开元间设置汀州,是为了统治搜罗到的诸州避役百姓。初辖三县,黄连、新罗、长汀。黄连(宁化)是旧镇,是有建置。古谚说:“未有汀州,先有宁化”。长汀和新罗是新开发的山峒和相连地。设州之前,先行置县,是正常步骤。史志说:“开元廿一年奏建,廿四年州成”,是设州置县的全过程。《元和郡县志》载:“龙岩,先置在新罗口,名新罗县,属汀州”。又载:“长汀、开元中置,旧治长汀村”。说明新罗、长汀二县是新的建置。它的名称也是由“新罗口”、“长汀村”而来。所以唐的新罗绝不等于晋废县的复设。《临汀汇考》指出:汀州如果是晋新罗重建,何不名“新罗州”而名“汀州”?明朝曹学铨《舆地名胜志》考据说:“龙岩先置在汀州界新罗口,名新罗县。则此故城乃唐县非晋县也”。《元和郡县志•军事》载:“汀州、临汀郡,天宝元年,始归职方”,都是明证。所以,汀州建置史,应从唐朝开元写起。
    + r6 Q5 R! A9 M9 N; z& o- T5 z! h  三、唐新罗县旧治在永定湖雷。“汀州初治新罗”是历史定论。唯新罗所在,古代史志记述分歧。《新唐书》载:“初治新罗,大历四年徙治白石,皆长汀地。”宋《临汀志》则据《唐会要》“天宝元年八月廿四日改新罗县为龙岩县”的记述,认为“今之龙岩,盖州之故治”。这又造成后代修志时,岩汀两地发生争论。兹据笔者考析,作为唐开元新罗县治的新罗口,与后来天宝置的龙岩县城苦草镇是两处地方,相距百余里。《元和郡地志》也说:“龙岩先置在新罗口,名新罗县”。天宝元年在苦草镇改设龙岩,是“易地建置”,不同于黄连改名宁化。前人对此未加深考,又忽略是新罗口的存在,以致产生争议。
    7 F. Z! [4 y7 m  新罗故址(新罗口)何在?前人也有过考据。《舆地名胜志》载:“新罗故城,在今上杭县东北(疑为东南之误)五十里”,并说此乃唐县非晋县。《汀州府志》据旧《永定县志》说:永定下湖雷是唐朝的龙岩驿。按苦草镇、新罗口同是晋新罗废县的属地范围。唐开元县于新罗口时,苦草镇是新罗属镇?开宝元年在苦草镇置龙岩县时,新罗口成为龙岩的驿站,更名龙岩驿,以维持其特殊历史关系,是很合理的。所以,唐新罗故治在今永定湖雷是可信的。只因建县至撤县的时间短暂(736~742),而撤县迁州的原因,是瘴疠灾害。再经更名(湖雷下堡)设场(上杭场),置上杭县,又析分出永定县。数经迁变改析,新罗口便埋了名。加之后人又把龙岩城当作了新罗口,这一史海沉珠,便无人探索了。今日只要能实事求是地悉心研究,还是可能得出确论,千百年来的分歧争议,当可迎刃而解。
    / G4 K7 g( h9 W. T! @! \  四、陈剑迁州之说不实。汀州州治所在,正史仅载新罗、长汀、白石三处,东坊口之名始见于《临汀志》;迁州白石,有大历四年,十二年二说。大历迁州,《舆地纪胜》王象之考证是福建观察使李承昭奏迁。《临汀志•建置沿革》(原书第2页)说:“初治新罗,后迁长汀村,又迁东坊口。大历四年刺史陈剑奏迁白石”。(夹注略)是不符史实的。当时就被该志考证者所否定。据《临汀志•丛录》(175页)考证说:“《唐书》云:“大历四年迁白石”。而《唐会要》乃云:“大历十四年正月廿六日迁汀州于长汀白石乡。”地志是大历四年移东坊口,后十年陈剑奏移今治。”是对迁州时间、地点明确的订正。按文中地志即是早于《临汀志》的地方志《鄞江志》。所说更为切合正史和地情,是可信的珍贵史料,不可忽视。" a6 L5 L7 E# U: H3 Q$ \0 w8 M
      据此,汀州三迁的过程应是,第一次由新罗口迁长汀村是天宝元年(据《临汀志》及改郡记载);二迁白石(东坊口)是大历四年(唐书称白石,地志称东坊口);三迁白石(卧龙山)是大历十四年正月廿六日(据《唐会要》、《环宇记》、《临汀志•丛录》考证)。东坊口和卧龙山是一望之地,正史只笼统记为白石乡名,地志则分记村庄小地名,是没有矛盾的。由于《临汀志•建置沿革》有意抬高陈剑,把陈剑迁州事写前了十年,二次迁州混为一谈。大历四年李承昭奏迁事被埋没,迁东坊口的时间也成了未知数。以致前朝修志泾渭不分,今人记述莫衷一是。(如迁东坊口时间,地区志稿记为天宝元年,长汀史料则说约在上元元年)。得此考证,前此枝蔓,可以芟除。/ ?; X1 w( ^0 c2 Q* Y& G
      综观唐宋正史汜述虽有参差,但综合所记,尚可融会贯通。只是由于较早的南宋地方志《临汀志》,考订古史欠周。记述地情不实,没有起到“拾遗补苴”作用,又矜夸乡宦,偏颇记事,致与正史脱节。上述几点,是其症结所在,理顺之后可以得出既符合地情的准确的汀州建置史。  r4 N" ?& h1 j- h( }3 \5 O' d; g
      现试拟早期汀州建置沿革于下:
    + W, P% B/ w! K0 l8 _  唐明皇开元廿一年(733),福州长史唐循忠,于潮州北、度州东、福州西光龙峒,搜罗得诸州避役百姓三千户,奏请设置州县。又开福、抚二州山峒(清流境)以实之。于九龙水源长汀村置长汀县,永定河边新罗口置新罗县。廿四年(736)汀州建置完成。廿六年(738)以黄连县来属,时辖长汀、新罗、黄连三县。州治在新罗,因地多瘴气,居者多死,县令孙奉生全家廿余口尽亡。  @3 D+ \  j& b  g
      天宝元年(742)行政区划变动,改汀州为临汀郡。改黄连县为宁化县;新罗县取消,改在新罗苦草镇设龙岩县,以其地有龙岩山为名(即今龙岩县城)。原新罗县治新罗口改为龙岩驿(后为上杭场),仍属龙岩。郡治迁长汀县治(长汀村,今上杭九洲),县治迁于二里外百步潭。州移长汀,新造州府,砍了参天大树千余根,传说是山都(传说山中鬼魅之名)的渊薮。新辟州治,疫病不断,人民多迷信山鬼,临汀郡曹椽林披,特作《无鬼论》以教育百姓。) a' N8 h- U7 A2 f3 U  k2 e
      乾元元年(758)临汀郡复名汀州。
    % H1 N# `" y5 Y& o+ |  大历四年(769)福建节度使(六年改观察使)李承昭奏请迁州治于二百里外汀江上游长汀白石乡的东坊口(今长汀城郊东街一带),县治随迁于隔河的金沙水(金沙井坝)。这时汀州知州为林披。同年析龙岩湖雷下堡(即龙岩驿)为上杭场。
      K: @" e2 V: c9 [( S7 P  大历十二年(777)割龙岩隶漳州,上杭场归属长汀。同年割沙县属汀州。州迁白石,草创之后,陈剑来任汀州刺史,认为东坊口是块旷野,“风水”不好,乃更卜西五里卧龙山阳(今汀城东北角山麓)为州治。择吉于大历十四年(779)正月廿六日乔迁,并筑土城。移县治于附郭。迄后治所(衙署)虽有变动,城池则只有扩建,未再迁徙,历千余年。4 n' t. _* U! V% V5 u; @
      汀州初建,属地大部是未开发的山区,后经劳动人民凿山开道,平险斩荒,繁辑生息,创造了千多年历史文明;州迁白石后,雄踞闽赣边陲,成为政治、经济、交通中心,发展了璀灿文化;二战时期是中央苏区根据地,为革命历史名城。撰写汀州建置史,是严谨的工作。旧的记述要“析疑”,新的传说要“正谬”,好古崇古,纠缠词藻,皆不足定论。为此抛砖引玉,提出本文,与史学界和关心史志工作人士商榷,以期集思广益,作出定论,统一行文入志。使新方志能不负于当代,无愧于后人。5 N8 s: e. z0 `! }# J
       * ]" V& [6 b* C, U
            (责任编辑 陈叔侗)
    7 `6 Q0 H! H2 Q% l) o( ^  
    0 B! b& B) ]9 Y. L$ F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6 06: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综上所述,元末汀州为今天龙岩永定一带,而非现在的上杭一带,故请永定一带兄弟帮查查我老祖阮守盈元朝后期从福建省汀州府珠玑街瓦子巷出来的,迁居广东遂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