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姓文化研究唯一官网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手机版
  • 问答
  • 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ruanchinacom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登录 注册
  • 切换风格
    快捷导航
    征集版主会员注册须知本站二维码
    查看: 1913|回复: 6

    赣文化概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28 04:46: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载
    赣文化 - 主要内容
    赣文化的精髓所在,核心奥义为:“文、章、节、义”。

    可以说自古以来文章与节义并重,不仅是对赣文化主体精神的评判之一,而且是江西人士遵循的人生信条和追求目标:

    东晋诗人,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千古佳话;北宋改革家王安石,刚正、严己、修身,是一代名臣的代表;民族英雄文天祥凛然正气,忠贞爱国,树起了民族精神的丰碑,他所写的爱国主义诗文,令人回肠荡气;一代文宗欧阳修积极参与朝政改革,仕途坎坷,他领导的诗文革新运动成效显著,他在史学、文学、谱牒学、金石学等方面均有创造性的贡献,他的不少名篇为传世经典。。。。。。

    第一个提出杀秦桧谢天下的庐陵人胡铨遭流放23年而不屈,誉为江西千年脖子最硬的人,他所写的爱国政论文,一直是后人声讨卖国贼的范文;“诗坛霸主”杨万里,一生忧国忧民,宦海浮沉痴心不改,他创作的“诚斋体”诗歌,传颂千古;世界上最大最早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主编解缙,不仅才华卓绝,还以敢于直指时弊,敢于与奸徒斗智斗勇而朝野闻名;明末抗清名士艾南英,撑起南明朝一片天;近代革命家李烈钧,湖口祭旗讨袁,开创“二次革命”。。。。。。

    还有宋代写出我国第一部水稻品种专著《禾谱》的曾安止、爱国词人刘辰翁、名相周必大;明代编绘我国第一册分省地图集的罗洪先、内阁首辅杨士奇、唯物主义哲学家罗钦顺、空想社会主义实践者何心隐、阳明心学的传承者邹守益等一大批江西名士,无一不是“文章节义并重”的奉行者和典范。

    他们不仅为赣文化增辉,还为中华民族文明的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
    赣文化 - 文化概述

    近代以来,新淦出土的青铜鼎、余干出土的陶器、靖安挖掘出的古剑古扇这些在江西现已出土的文物表明,江西或许在殷商时期,就应经拥有了一个独立于中原的文明体系!而现在赣文化的研究者们也普遍认为:赣文化的主轴是古越文化,她不断地融合了南下的中原移民带来的华夏文明,从而形成了江西特色的赣文化体系。
    赣文化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归纳为:先秦古越文化-(融合中原移民后)魏晋傒文化-(再融合中原移民后)江右文化,赣文化在两宋到达其巅峰,这时期的江西无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都处于全国最顶尖的地位,更诞生了一大批如王安石、欧阳修、曾巩、黄庭坚、晏殊、晏几道、陆九渊、杨万里、姜夔、文天祥这样的文化大家。到明代,凭借着南昌宁王的势力和赣人的聪慧,江西仍然是全国的领先省份之一,这是赣文化的另一个高峰。在两宋至明中前期这段赣人的黄金时代里,赣人创造了精美绝伦的瓷器艺术,杰出的戏曲剧种弋阳腔,充满神秘色彩的傩文化,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技术以及科学巨著《天工开物》,佛学、道教、文学、哲学、画坛更是涌现诸多江西流派。这些光彩夺目的文化成果,既是赣文化里最闪光最荣耀的一页,也是赣人对中华文化作出的独特而卓越的贡献!
    明中后期以后,赣文化开始逐渐衰弱。尽管如此,仍然诞生了如八大山人、蒋士铨、陈寅恪这样的文化大家,更有着一批产生了相当影响的文化流派。现北京大学、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等高校均设有赣文化研究机构,南昌红谷滩新区的秋水广场有展现赣文化煌煌千年的赣文化长廊。
    赣文化 - 赣地人文
    江西素有文章节义之邦的美誉,赣文化的精髓所在,核心奥义为:“文、章、节、义”。可以说自古以来文章与节义并重,不仅是对赣文化主体精神的评判之一,而且是江西人士遵循的人生信条和追求目标。
    在宋代以前,江西所出人才并不突出,除陶渊明之外几乎举不出其他有份量的文化名人,但在北宋中后期迅速崛起并完全取代了河南作为文化中心的位置(单就诗家而言,唐时“唐诗大家胥出中州”,至宋时,则转而为“宋诗大家胥出江西了”,唐有“李杜韩白”,三位中州人一位蜀人;宋有“欧王苏黄”,三位江西人一位蜀人),并且一直保持到明代中前期。况且宋朝是华夏文化的造极之世,宋明时期又是中国学术文化史上的第二个诸子百家时代,江西文化人无疑是其中的主角。两宋时期,众多文化巨子从江右喷薄而出,叱咤风云,开宗立派,引领潮流,晏殊、晏几道、欧阳修、李觏、曾巩、王安石、黄庭坚、陆九渊、杨万里、姜夔、周必大、文天祥等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这一时期也无疑是江西人文辉煌灿烂、如日中天的极盛之期,并且为华夏文化之登峰造极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从而对中华文化的进程作出了无与伦比的巨大贡献。元代至明初,江西文人承宋代之余烈,在正统的文化领域里,取得的成就和地位仍然首屈一指,之后也在比较高的水平上运行。元代以来江西所产的著名文化名人有马端临、虞集、揭傒斯、刘时中、吴澄、罗钦顺、解缙、魏良辅、汤显祖、宋应星、王猷定、魏禧、朱耷、蒋士铨、陈三立、文廷式、李瑞清、陈寅恪、萧公权、傅抱石、梅汝璈、程懋筠、胡先骕、黄秋园、古龙、公刘等等,亦可称得上超超玄箸矣!这样一个在中国文化极盛之期取得最高成就的省份应该占据其中之一席。
    赣文化 - 赣文化三大重镇
    洪都:
    南昌,这座有着2200多年悠久历史的江南古城,位于长江南岸赣江下游,土地广袤而肥沃,这里是赣文明最早的发源地。煌煌千年,在此孕育而生。然而,探寻南昌有人类活动的历史,却可以追溯到距今约20万年以前。
    相传,黄帝的乐臣洪崖来南昌西山掘井修炼,创制音律,洪崖井一时成了人们争往的胜地。南昌也得名“洪州”、“洪都”。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江西全境属九江郡管辖;公元前206年,刘邦建立汉朝,史称西汉。公元前202年,刘邦令御史大夫灌婴率兵“渡江定郡地”,进驻南昌,次年灌婴正式设置豫章郡,从此,豫章一名成为古代江西的通称。
    唐初的滕王阁,气魄宏大,结构靓丽,登楼可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令人心旷神怡,赞赏不绝。唐宋之时,南昌水路发达,商业繁盛。章江门外,滕王阁下,商船往来,日夜不息。诗人韦庄有诗为证:南昌城廊枕江烟,章水悠悠浪拍天。芳草绿遮仙尉宅,落霞红衬贾人船。
    明朝时期的南昌城,一度进入了鼎盛时期。在南昌民间,老百姓中流传着一句民彦:七门九州十八坡,三湖九津通赣鄱,说的就是当时南昌城的盛况。据史载,明朝初年,朱元璋曾亲临南昌,命都督改建南昌城,南昌城门由原来的十二座减为七座,城市的防守却更巩固了。改造后的南昌七大城门分别是:章江门(今章江西路与榕门路交接处)、惠民门(今船上路与南浦路间)、广润门(今船山路、棋盘街、直冲巷交叉处)、进贤门(今永淑路、系马桩交汇处)、顺化门(今八一大道、儒子路交汇处)、永和门(今八一大道、叠山路、南京西路交汇处)、德胜门(今胜利路与阳明路交汇处,八一桥旁),当时的南昌府管辖南昌、新建、丰城、进贤、奉新、靖安、武宁及宁州,范围不会比今天小。
    南昌钟灵毓秀。春秋战国时期,孔圣人的弟子澹台灭明(字子羽)“南游至江”,中原文化开始传入。西汉至今,南昌孕育了西汉高士徐稚(徐孺子),净明道派创始人晋代治水专家许逊,南朝名臣邓琬、胡谐之,教育家雷次宗,唐朝隐逸诗人来鹄(来鹏),小说家王定保,五代南方山水画的开山大师董源、巨然,北宋名相陈恕、陈执中父子,词人晏殊、晏几道父子,诗人洪朋、洪刍、洪炎、洪羽,南宋宰相京镗、诗人裘万顷、词人石孝友、赵善括,元代散曲作家刘时中、旅行家汪大渊,明代名臣胡俨、张位、姜曰广,天文学家欧阳斌元、“曲圣”魏良辅、理学家魏良弼、魏良政、魏良器兄弟、易学家章潢、享誉海内外的画坛巨擘“八大山人”朱耷、画家牛石慧、“三大医家”之喻昌(喻嘉言),清代散文大家王猷定,《四库全书》编辑彭元瑞、裘曰修和曹秀先,一门三督抚的湖广总督程鹬采、江苏布政使程焕采、山东巡抚振威将军程懋采三兄弟,近代音乐家程懋筠、法学家梅汝璈、中国植物学之父胡先骕、民国要员熊式辉、数学家曾炯、京剧表演艺术家萧长华、画家黄秋园、诗人公刘、作家古龙等等。
    历代许多名士文人,如澹台灭明、梅福、王勃、张九龄、孟浩然、白居易、杜牧、韩愈、欧阳修、苏辙、朱熹、辛弃疾、陆游、杨万里、文天祥、唐寅、汤显祖、宋应星、毛泽东、郭沫若等,都在南昌留下了传诵千古的佳话轶事和不朽诗文,丰富了我国的文化宝库。?
    2000年来,南昌一直都是赣文化的中心,来自江西各地的才子们在这里交融、创作,从这里走向全国,成就了两宋以来光辉灿烂的江西文化:徐稚下陈番之榻乃有千古美谈、黄豫章梦枕洪都创江西诗派、汤显祖仙居百花洲而作临川四梦、豫章社汇聚节义江西才子、东湖畔的“东湖书画院”开创江西画派、隐居青云谱的八大山人、弋阳两班入洪开派赣剧、豫章十景、绳金塔、佑民寺、西山万寿宫、梅岭、古七门、落霞孤鹜,秋水长天,多少江西风流。。。。。。
    临川:
    “名儒巨公,彬彬辈出,不可胜数”,“临川才子”是“临川文化”的得意之笔。自古以来,临川才子之多向为世人瞩目。
      
    “临川文化”区内乐安流坑“千年古村”的“子男双封爵,文武两状元,参政代天子,师保五六人,一门十进士,两朝四尚书,进士五十二,知县四十多,乡举百六余,会解监元群,乡贤祀十二,秀才如繁星”的记述,就是临川才子涌现的生动写照。
      
    据有关资料统计,自宋而清,仅临川(抚州)进士及第者2000余人,涌现了举世瞩目的才子群体。王安石、汤显祖、曾巩、晏殊、晏几道、陆象山、乐史、饶节、谢逸、谢过、李觏、吴澄、纪大奎、李瑞清、谭纶、陈自明、危素、蔡上翔、吴与弼、罗汝芳、陈彭年、危亦林、邓茂七、徐奋鹏、陈际泰、罗万藻、章世纯、艾南英、黄爵兹、欧阳竟无等等,就是临川(抚州)古代才子群体中的佼佼者。
      
    抚州不仅文化名人多,而且档次高,成就大。列入《中国名人辞典》的鸿儒100多人。《江西历代文学艺术家大全》共收录了1296人,其中抚州籍名家317人,几占三分之一。“宋词四开祖,临川有二晏”,“唐宋八大家,曾巩、王安石”,“江南四才子,陈、罗和章、艾”。“江西诗派”前期25人,临川有谢逸、谢过、汪革和被陆游称为“诗僧第一”的尧节。全国两宋词人867人,江西为153人,而抚州就占44人。特别是北宋著名词人晏殊、伟大改革家王安石、文章大家曾巩、南宋心学大师陆九渊、明代剧坛伟人汤显祖等,不仅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而且赢得了世界性的崇高声誉。
      
    庐陵:
      
    吉安,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故乡;吉安,是古代江南的佛教发祥地;吉安,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黑釉瓷生产中心基地;吉安,是长江中下游的青铜王国。。。
      
    以大文豪欧阳修、民族英雄文天祥等为代表的2855名进士、18名状元,绘就了"隔海两宰相、五里三状元"的绚丽画卷。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古代社会考中状元,这固然不易,若能囊括"鼎甲"中的全部第一、二、三名,则尤被视为奇迹,然而在明朝的公元的1400年和1404年两届蝉联的"鼎甲"中第一、二、三名全都是吉安人,且公元1404年"全国统考"第一名至第七名全为吉安人,这种盛况不仅空前,也是绝后的,故古代称吉安为人文荟萃的名区。
      
    南宋名相、文学家、胶泥活字印刷试验成功第一人周必大;爱国诗人杨万里;辛派词人刘过;天文科学家曾民瞻;农学家曾安止;明代《永乐大典》主编解缙;杰出的地理学家罗洪先;理学大师罗饮顺;理财名臣周忱;外交家陈诚;多才多艺的画家郭诩;人力耕地机的发明欧阳必进等先后诞生在这片土地上。
    赣文化 - 赣派学术与文化
    江西产生,并直接以江西或其古称江右、豫章命名的文化流派:
      
    【江西心学】,是由南宋理学家陆九渊创始,因其为江西人,故称为江西心学,它是我国思想史上出现的第一个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这个哲学体系,后来被王守仁加以扩充和发挥,便推向了高峰。它对中国的学术思想和政治思想发生过重大作用。至明代又有“王门七派”,七派里有三大派的影响最大,江右派,王畿派,王艮的泰州学派,而江右派,恪守师说,保持王学的基本观点,故也称王学正统派 。
      
    【江西诗派】,吕本中于崇宁元年(1102)至二年之间,作《江西诗社宗派图》,选入黄庭坚、陈师道等25人之诗,因“其源流皆出豫章”,称江西诗派。元初方回以杜甫、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一祖三宗。诗派中人论诗反对西昆体,师法唐杜甫、韩愈、孟郊,强调效法活脱,崇尚工力,注重琢磨,但要求“无一字无来历”,提倡“点铁成金”和“脱胎换骨”之法。至清末同光体又分三大支派,赣派即其中之一派,以陈三立为魁首,学韩愈、黄庭坚,直接继承宋代江西派,后继者夏敬观、华焯、胡朝梁、王瀣、王易、王浩等,或出入于梅尧臣、陈师道诸家。
      
    【江西词派】,五代南唐冯延巳、宋初晏殊、欧阳修的词打破了从晚唐到五代前期以花间派为代表的香艳熟软、无深意寄托的词风,赋词以较深邃的思想蕴含和更诚挚的情感寄托;在艺术上引入诗歌的比兴手法,并从民歌中汲取养料,对宋词日后的繁荣昌盛起到开先河的作用,从而形成了词坛上承前启后的重要流派,这就是以二晏一欧为骨干的北宋江西词派 另有:宋末元初以刘辰翁为翘楚的江西词派,厉鹗绝句言:送春苦语刘须溪,吟到壶秋句绝奇,不读凤林书院体,岂知词派有江西?
      
    【江右诗派】,明初江西派,代表人物为刘崧(江西泰和人),标榜唐音,实际对他影响最深是乡先贤虞集、范德机,揭傒斯等。而后来的台阁体又是江西派的直接产物。《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刘崧“大底以清和婉约之音,提导后进,迨杨士奇等嗣起,复变为台阁博大之体。”作为台阁体创始者的杨士奇历任四朝内阁大臣,为太平时期宰相。江西平易自然的诗风正宜于奉敕颂圣、歌咏升平之作。因此钱谦益说:“江西之派,中降而归东里,步趋台阁,其流世界冗卑而不振。”
      
    【豫章社】,“明之末年,中原云扰,而江以南文社乃极盛.其最著者:艾南英倡豫章社,衍归有光等之说而畅其流”(见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他们反对前、后“七子”,推崇“唐宋派”归有光。豫章社中有陈、艾、章、罗四大家之说,他们还致力于八股文的写作,与继起江苏金坛周钟、太仓张溥之"金沙派"、"娄东派",相互争夺海内制义范式的领导权。
      
    【江西画派】简称“江西派”,又称“西江派”。中国画流派之一。以清初画家罗牧为代表。罗牧系宁都(今属江西)人,居南昌(今属江西),画山水初得魏石床传授,后学黄公望,笔意空灵,在江淮地区颇有学之者。
    【赣剧】赣剧是江西的一个兼唱高腔、乱弹、昆腔及其它曲调的多声腔剧种。它有俗称饶河班、信河班两大流派,这两派于1950年相合,随后进入省会南昌,1953年正式成立江西省赣剧团。改名为赣剧。赣剧起源于明代的弋阳腔。
      
    赣剧的腔调计有〔高腔〕、〔二凡〕、〔西皮〕、〔文南词〕、〔秦腔〕、〔老拨子〕、〔浙调〕、〔浦江调〕、〔昆曲〕、〔梆子〕等。
    解放后整理改编的弋阳腔剧目有《珍珠记》、《尉迟恭》、《张三借靴》、《送衣哭城》等;青阳腔戏《双拜月》、《百花赠剑》;弹腔戏《梁祝姻缘》、《借女冲喜》、《白蛇传》、《装疯骂殿》、《孟姜女》等;昆腔戏《悟空借扇》、《相梁刺梁》等。弋阳腔戏尚有根据史籍改编的《西域行》,根据汤显祖《牡丹亭》改编的《还魂记》;青阳腔戏有改编的《西厢记》上、下集等等。创作的现代戏有《一群穆桂英》、《红色宣传员》、《奇袭边平》、《盗种》、《铁肩红心》、《祭碑出征》等等。其中《珍珠记》、《还魂记》拍成舞台艺术片;《借女冲喜》摄为连环画。石凌鹤董解元、王实甫改编的《西厢记》被誉为“石西厢”。?
      
    剧的口白以中州韵为基础。表演行当分老生、正生、小生、老旦、正旦、小旦、大花、二花、三花,称为“九角头”。
      
    赣剧,著名演员有严有源、杨桂仙、潘凤霞、卓福生、童庆初、肖桂香、陈桂英、祝月仙、胡瑞华、段日丽、万良福等。
      
    附:南四腔之首的弋阳腔:弋阳腔是中国戏曲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弋阳腔诞生在江西弋阳。弋阳腔一诞生,就以它前所未有的的艺术魅力迅速地弥漫于中国的戏曲舞台,在中国戏曲舞台上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记,演奏出了中国戏曲史上最高亢的旋律,创造了中国戏曲的新形式,揭开了中国戏曲史的新篇章。弋阳腔自由的表演风格和高亢的旋律是严酷的社会现实凝结成的。自南宋以来,经元入明,弋阳及其附近地区几乎战乱未已、灾荒不断。洪武二十四年,弋阳户数,19,718户,人口51,653人。至清顺治六年,弋阳县人口仅有11,801人,人口锐减五分之四。是严重的生存危机把弋阳腔锻造成了“高腔”。弋阳腔是弋阳人顽强生命力的表现。 弋阳人“刻厉自奋,矜谨节义,”秉性耿直,崇尚宗教。弋阳腔熔铸了弋阳人的性格。通过对戏曲的审美活动,获得了自我释放,自我减压,自我陶醉的艺术享受,最终获得了精神的解放,和自我价值的肯定。明代弋阳人口急剧减少,“固有户存而人去者,逋亡迁徙,不著汔土也著于世矣。”由此,对于嘉靖年间“弋阳之调绝”,该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解释。
      
    【瓷文化】
      
    景德镇是以盛产瓷器而闻名于世的,有着瓷都的美誉。
      
    “新平冶陶,始于汉世”,从汉代起,景德镇就开始了制瓷历史,据文献记载已有近1700多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制瓷历史进程中,它集各地名窑之大成,汇聚制瓷技艺之精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景德镇瓷器,并以品种繁多,装饰丰富,造型优美,制作精良而著称于世。
      
    景德镇古称新平镇,唐天宝元年改称昌南镇,景德镇市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自宋以来,历经千年风雨保持瓷器产销经久不衰。景德镇瓷器是一个有着一千七百多年悠久历史和蕴含着浓郁陶瓷文化氛围的产品,世界因瓷器而认识中国,英语中的CHINA是代表中国,也是瓷器的称呼。景德镇又是因瓷而名。公元1004年宋景德元年,宋真宗命进御瓷器的底部要写上“景德年制”四字,据《宋会要辑》(卷一百九十•方域十二载)记载“江东路饶州浮梁县景德镇,(宋)景德元年置。”明确记载景德镇的置镇时间是景德元年即公元1004年。
      
    自宋代起,景德镇瓷器就成了皇家宫廷的御用瓷器。元朝统治后进一步在景德镇设立了“浮梁瓷局”,专门监造供朝廷使用的御用瓷器,并为官府机构枢密院定烧印有“枢府”铭文的卵白釉瓷。元代时期的景德镇在制瓷工艺上有了新的突破,这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首先是制胎原料的进步,采用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法,提高了烧成温度,减少了器物的变形,因而能烧造颇有气势的大型器皿,并采用了还原焰烧成,使景德镇瓷器的特色充分显示出来了,使中国画技巧和制瓷工艺的结合更加成熟。具有强烈中国气派与风格的釉下彩瓷器的出现,使景德镇的制瓷工艺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高温烧成的卵白釉、红釉和兰釉等等颜色釉瓷的烧制成功,它标志着景德镇已经能熟练掌握各种呈色剂,从而结束了元代前瓷器的釉色,主要是仿玉类的局面。
      
    明代景德镇所产的瓷器,数量大,品种多,质量好,销路广,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在叙述当时景德镇瓷器的产量时是这样说,“合并数郡,不敌江西饶郡(指景德镇),若夫中华四裔,驰名猎取者,皆饶郡浮梁景德镇之产也。”
      
    明代以后,朝廷专门在景德镇设立了御窑厂,烧造的瓷器专供朝廷之用。将瓷器生产分为官窑和民窑两种,在当时形成了“官民竞市”的繁荣局面。此时景德镇瓷器的生产是“天下窑器所聚,万杵之声殷地,火花炸天,夜令人不能寝”的江南雄镇。景德镇在明万历时期就成为举世闻名的瓷都了。当时的景德镇在全国处于制瓷业中心的地位,它不仅担负着宫廷御器和明政府对内、对外赐赏和交换的全部官窑瓷器的制作,而且还要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要。
      
    清王朝对景德镇的陶政设施,大致沿袭明代遗制。瓷器生产分为官窑和民窑两种,并设立了督陶官,监造瓷器。景德镇瓷器生产在康熙、雍正、乾隆时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达到了历史的高峰,制瓷技术更趋娴熟精湛,品种尤为丰富多彩,高温颜色釉“晶莹纯全”,珐琅彩、粉彩精细秀雅,康熙时期的青花、三彩、五彩风格别致,雍正时期的墨彩朴素清逸,乾隆时期的青花玲珑和仿古瓷雕等特种工艺瓷巧夺天工,出神入化,令人惊叹。
      
    景德镇瓷器在近代有了长足的发展和提高,在近代全面继承历史传统特色的基础上有了创新和发展。而今,瓷器已成为江西在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具识别性的风物之一,千年以来形成的瓷文化更可谓是江西文化里精致华美的一章。
    【赣菜】赣菜作为中国美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有着数千年饮食文化的积淀。《后汉书》中的《豫章记》称江西“嘉蔬精稻,擅味八方”。唐初,王勃赴滕王举办的盛宴,兴奋之余赞江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明代袁枚的《随园食单》中曾记载江西名菜“粉蒸肉”。今天的赣菜,正是在继承历代“文人菜”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乡土味极浓的“家乡菜”。
      特色
      
    赣菜由南昌、九江、赣南三大流派互相渗透交汇而成。赣菜虽然不在八大菜系之列,但独具特色。赣菜选料广泛、主料突出、注重刀工、制作精细,在烹饪中突出“原汁原味”:
      
    1.在烹饪技法上,注重火候,以烧、焖、炖、蒸、炒为主。
     
     
    2.在原料选取上,崇尚绿色、生态、健康理念。江西生态环境很好,取自本土的原料都是绿色健康的,如鄱阳湖的藜蒿、井冈山的竹笋、军山湖的大闸蟹、余干的辣椒等。
      
    3.在味型上,以辣为主。与川菜的麻辣、湘菜的辛辣、鄂菜的酸辣不同,赣菜的辣是香辣、鲜辣,辣味适中,南北皆宜,具有广泛的适应群体。
      
    赣菜在技术上大同小异。取料以地方特产原料为主,配制上讲究精选严实,刀工精细,突出主料,分色配料。烹饪方法上讲究火工,擅用烧、炒、炖、焖、蒸等法,其中粉蒸是一特色,比如粉蒸肉、粉蒸大肠,须放入酱油、辣椒末、白糖、料酒、葱末、姜末、味精、胡椒粉等,即原汁原味、又香味别具。在质感上,讲究原汁鲜味,酥、烂、脆,油而不腻,味重偏辣,接近湘菜和川菜体系。其中南昌菜是赣菜菜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讲究配色、造型。其中三杯狗肉、豫章酥鸡与五元龙凤汤等都是菜中精品,藜蒿炒腊肉、瓦罐汤、米粉蒸肉、南昌炒粉、凉拌粉都极具地方特色,煌上煌烤卤出窑于现代口味。
      
    烹饪技法
      
    赣菜制作颇讲求程序。在刀工处理上,有三法十八种,要求厚薄均匀,长短一致,不能藕断丝连。配料时注重营养成分的搭配和利用药膳的营养原则,追求高蛋白、低脂肪的饮食效果。上浆挂糊采用面粉和生粉均可,但必须在加热前上浆。烹调时注意调味和火候。菜成后,还要选好盛具,讲求装盘的造型美,并适当选用异形盘,直奔主题,引起人们的食欲。上桌时还有顺序原则,比如先冷后热、先味轻后味重、先淡后咸、先咸后甜等,都蕴含了相应的科学道理。
      
    风味菜点
      
    江西著名的风味菜点有:豫章酥鸡、 五元龙凤汤、三杯仔鸡、瓦罐汤、香质肉、冬笋干烧肉、藜蒿炒腊肉、原笼船板肉、浔阳鱼片、炸石鸡、兴国豆腐、米粉牛肉、金线吊葫芦、信丰萝卜饺、樟树包面、黄元米果、米粉蒸肉、豆泡烧肉、八宝饭、井冈山烟笋、南昌狮子头、南安板鸭、贵溪捺菜、萍乡熏肉、南昌炒粉等等。
      
    【傩文化】
      
    傩文化是一种远古的原始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远古先民在征服自然中获得生息,繁衍后代,生存的欲望需要宗教(自然宗教)观念的帮助来超越自我,龙的传人以伟大的浪漫主义心性创造了灿烂的巫傩文化。“傩”乃人避其难之谓,意为“惊驱疫厉之鬼”。巫傩活动在生命意识上满足了广大信仰者的心理要求,长期以来,巫傩之风的传承与流布融入习俗之中,即使在现代,仍以传统文化的形态存留于民间。
      
    巫傩活动在赣鄱大地可上溯到殷商。经三千年的沿袭、发展,江西傩文化形成了历史积淀丰厚、原始形态古朴、文化遗存众多、文化体系完整等鲜明的特点;江西傩事活动分布广泛,其中的许多民俗遗存和影响一直延续至今,据 1995 年调查统计,全省有 25 各县(市)有傩事活动,保留的傩舞傩戏节目 247 各;江西傩被学术界誉为古代文化的“活化石”,倍受瞩目,多次应邀远赴法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及香港、台湾地区表演、交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江右商帮】
      
    江右商帮,十大商帮之一,盛极一时,以讲究贾德著称。
      
    江西在两宋以后,由于得天独厚,人杰地灵,成为全国经济文化的先进地区。历元至明,江西继续保持这一经济优势。在明朝,江西人口仅次于浙江,居全国十三个布政司中的第二位;由于地产丰富,盛产粮食、茶叶、陶瓷、纸张、布匹、木材……缴纳税粮在明孝宗弘治年代直至明神宗万历年代却居全国第一。
      
    明代江右商帮的兴起是精明的江西人,在较为有利的经济基础之上,利用良好的地理经济环境,得益于当时明朝的海禁政策;江西明代的流民运动实质上就是一种经济扩张,使江右商帮在当时能够发展起来,才有了“无江西人不成市场”之说。
      
    江右商帮的兴起,为江西的经济发展有较大的贡献,贸易的繁荣造就了江西当时的辉煌:“瓷都”景德镇名扬万里;樟树无药,却成为“药都”有“药不过樟树不灵”之说;九江雄踞长江之滨成为当时极具影响的商埠,在当时江苏一带,市传“三日不见赣粮船,市上就要闹粮荒。”以至于后来九江引起外国列强垂涎;商业繁荣,促进了江西各业的迅速发展,素有“江南粮仓”美名的江西,真是百业兴旺。
      
    【赣派建筑】
      
    以乐安流坑、安义罗田等江西古村落为代表的赣派建筑文化:其布局简洁,朴实素雅,是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赣派民居建筑。外看,多为长方形平面,用空半砖墙围合,清一色的青砖灰瓦,高峻的马头墙,半掩半露的双披屋顶隐在重重叠叠的马头墙后面,马头墙造型丰富多样,翘首长空,既可防火,又可防风。入内,其格局多为二进三开间,一堂一厅,面阔三间,明间厅堂,次间臣室,左右对称。木构穿斗式梁架,并依使用目的之不同,前檐部常做成各式的轩,形制秀美且富于变化。卧室楼高一层半,下层居住,上半层放置什物。厅堂没有分层,显得高大宽敞,气势极为堂皇。室内地面,以长条青砖横向错缝铺砌。神龛设在厅堂宝壁两边侧门的上方。堂前均有较为狭小的天井,既从采光通风之用,又取四水归堂之意,无形中把人与天衔接起来,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情境。
      
    室内装饰主要有木雕(刻)、砖雕(刻)、石雕(刻)、彩画和墨绘,其风格明快,工艺精湛,图案丰富,内涵深邃,反映了赣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天人合一”的崇尚,对伦理道德的尊重。“理学名家”宅门前和大宗祠遗址上的元明时代的红石狮子,文馆享堂内六斗藻井上的明代彩绘,都是难得的艺术精品。而明代民居怀德堂照壁上的“雀(爵)鹿(禄)蜂(封)猴(侯)”砖雕壁画和永享堂照壁上的“麒麟望日”镶雕,更是题材丰富,技艺高超,国内绝无仅有,堪称国粹。
      
    融于自然的山村环境,独特别致的村落布局,典雅古老的建筑群落,完善实用的排水系统,那精美绝伦的建筑装饰,文情脉脉的匾额楹联,怡目激思的家藏文物,积厚流广的家庭遗存,古朴纯真的民俗风情、多姿多彩的乡土文化……无不构成了人与自然高度和谐、自然美与艺术美相结合相融洽的环境空间。
      
    可以说赣派建筑,既是中国古建筑文化中极其华美一章,又豫章大地上赣派文化的一个重要代表。
      
    【书院文化】
      
    古代书院曾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江西素称人文之乡,在书院建设方面因其起步早、数量多、影响大等特点而颇负盛名。
      
    书院之名,始于唐代。唐玄宗在长安设丽正书院、集贤书院,校刊、收藏经籍。从事教学活动的书院大约始于中唐时期,约在唐德宗贞元年间(785-804)至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江西的桂岩书院即创建于这一时期。桂岩书院在唐洪州高安县境内,地处县城北六十里之洪城桂岩,即今江西高安县华林乡。桂岩书院的创始人为高安人幸南容。幸南容于贞元9年(793)中进士,曾官为国子监祭酒。814年告老还乡,创建桂岩书院,“开馆授业”。这是江西书院史上最早的书院,也是中国最早的聚徒讲学书院之一。除桂岩书院外,江西建于唐代的书院还有皇寮书院、虎溪书院、李渤书堂、东佳书院、景星书院等。
      
    此后,江西书院代有增置。据清雍正《江西通志.书院》统计,江西共有书院368所,其中创建于唐代的5所,南唐2所,宋代131所,元代36所,明代166所,清代28所。另据清光绪《江西通志.书院》记载,江西书院达526所。有学者根据其它各种史籍、志书、笔记、碑刻统计,认为江西古代书院足有千余所之多。
    发表于 2011-6-29 09:13: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29 15:57: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2 00:50:11 | 显示全部楼层
    详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12 19: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江西是个好地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13 22:06:35 | 显示全部楼层
    内容丰富、面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29 19:0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