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姓文化研究唯一官网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手机版
  • 问答
  • 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ruanchinacom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登录 注册
  • 切换风格
    快捷导航
    征集版主会员注册须知本站二维码
    查看: 3459|回复: 10

    中华阮姓代数及代距初探 (文/阮化植 阮志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2-10 17: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华阮姓代数及代距初探  (文/阮化植 阮志坤)
                                 
        一、 中华阮姓至今传承了多少代?
    据学者考证,中国人在五千年前就有了姓,夏商周的时候,人们有姓也有氏。阮姓也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那么中华阮姓是怎样的来源?至今又繁衍了多少代呢?
        有阮氏家谱曰,阮氏出高阳,据传高阳为氏族名,其首领为皋陶。
        皋陶,山东曲阜定陶县人氏,姓偃。皋陶子三:长伯益、次仲甄、三季封。唐虞时,皋陶和禹、契、弃、后虁同为舜帝“五臣”。禹是夏朝的祖先,契是商朝祖先,弃即后稷,是周朝祖先,后虁是齐、鲁国祖先。皋陶功在“五臣”之首,舜帝准备禅位给皋陶,可惜皋陶早卒。禹即位后,国号夏,因皋陶是先帝老臣,且佐禹治水有功,遂封皋陶三子季封为阮国诸侯君。
    公元前1600年,髡公,皋陶后裔,因助契后裔汤伐桀,夏朝灭亡,汤得天下,国号商。汤封髡为西都伯侯,因不忘世袭,封髡为阮姓,将领地扩大到泾川东南岐山和渭水之间,今甘肃平凉泾川县,子孙世居其地。公元前1046年前后,阮国被周国文王姬昌以“密人不恭”为由所灭。国虽灭,子心不泯,族人相邀以国为氏。据此,皋陶为阮氏血缘祖、髡公为阮氏得姓祖。关于阮姓来源有多种版本,但一致认同阮姓源于偃姓,皋陶为阮氏血缘祖、髡公为得姓祖,那么从皋陶起至今阮姓传了多少代呢?
        查阅资料,有专家论证,自夏朝第一代帝禹至清朝末帝溥议止,将各个朝代帝王世系传衍链连接起来,作为中华人种的繁衍链的代表,推论约繁衍了139代人。从1906年出生的傅仪至今又下传了四代,则从夏朝的大禹至今共传衍了143代。皋陶是大禹同代人,也就是说阮姓从皋陶至今也应繁衍了143代左右。
    但在有些地方的阮氏家谱世系中,同样是从皋陶算起,至今已排到173代之后,与上述说法相差30多代。分歧出自哪里?研究这些家谱,发现问题出在“代距”和“平均代距”的选择确定上。
    二 、国人暨中华阮姓人“平均代距”为多少?
    什么是“代距”?“代距”是指父子出生年之间相距的年数。例如,假设父生于公元1950年,其子生于公元1980年,这两代人的代距就是30年。
        什么是“平均代距”?“平均代距”是指经过十代以上连续繁衍传代后,相邻两代(父子关系)出生年之间相距的平均年数。
    平均代距的计算公式:   
    1、两者均于公元前出生的计算方法:
       (前者出生年-后者出生年)÷(后者代序-前者代序)=(年/代)。
    2、前者生于公元前,后者生于公元纪年的计算方法:
    (前者出生年+后者出生年)÷ (后者代序-前者代序)=( 年/代)。
    3、两者均于公元纪年出生的计算方法:
    (后者出生年-前者出生年)÷(后者代序-前者代序)=(年/代)。
    那么中华阮氏或者说中国人平均多少年一代人呢?
    很多人的答案是廿年,或廿年多一点。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呢?看看下面从古至今的例子:
        夏朝
        大禹(公元前2171年或更早出生),下传13代至桀帝(公元前1680年生),平均代距37.7年。(禹出生年有多个说法,2000年完成的夏商周断代工程确认禹于公元前2070建立夏朝,假设此时禹40岁,则从禹至桀430年,传13代,平均代距35.8年。)
        商朝
        汤帝 (公元前1670年生) 下传16代至纣帝 (公元前1126年生) 平均代距34年
        周朝
        周武王(公元前1209年生 下传30代至周赧王(公元前335年生) 平均代距28.2年
        汉代
        刘邦 (公元前256年生) 下传15代至刘协 (公元181年生)  平均代距29.1年
        唐朝
        李渊 (公元566年生) 下传13代至李祝 (公元892年生)  平均代距25.0年
        宋朝
        赵匡胤 (公元927年生) 下传11代至赵呙 (公元1271年生)  平均代距31.3年
        明朝
        朱元璋 (公元1328年生) 下传11代至朱由检 (公元1610年生) 平均代距25.0年
        清朝
        努尔哈赤(公元1559年生) 下传10代至傅仪 (公元1906年生) 平均代距35年
        将上述例子综合计算:
    从夏朝大禹公元前2171年(或更早)出生至清朝末代帝傅仪1906年生共传139代(含大禹),历时4077年,平均代距29.5年,即是说平均30年传一代。
    再看看孔氏家族的例子:
        孔子(代序为1)生于公元前551年,2005年中国大陆孔氏第83世(代序为83)孙出世,则平均代距为(2005+551)/(83-1)=31.17年/代。   
        1999年韩国孔氏第86代出世,则平代距为(1999+551)/(86-1)=30年/代。
        再看看我们阮家的例子:
        1. 湖北红安阮氏:始祖阮贵卿(代序为1)生于公元1281年,2005年时,红安阮氏发展最快的一支第27代(代序为27)出生,则平均代距为(2005-1281)/(27-1)=27.8年/代。
        由于人类生育年令女性在15-50岁之间,男性生育年令在15-60岁之间(还有更长的),加上一夫多妻,同一父亲的子女岁数相差五六十年不足为奇,若干代积累下来,同辈份宗亲的年龄相差就很大。例如同是红安阮氏的另一支,同样在2005年,当最快族的第27代出生时,这一支的第22代(代序为22)才出世,则平均代距为(2005-1281)/(22-1)=34.48年/代。
        也就是说红安阮氏各支的平均代距在27.8至34.48年之间
        2. 昭公后裔河南阮氏:江西、湖北、河南等地几大支阮氏,始祖阮昭公(代序为1),生于宋谆乙已年(公元1185年),昭公26世孙河南新县籍著名画家阮观东(代序为26)1952年生, 则平均代距为(1952-1185)/ (26-1)=30.68年。
        3. 昭公后裔江西阮氏:昭公往上十二代有章公,唐末人,生于公元870年左右,江西籍宗亲阮绪娟 (1975年生)为其第39世孙,则平均代距为(1975-870)/(39-1)=29年。
    4. 江苏扬州阮氏:始迁祖小槐公生于1531年,(三朝元老阮元为扬州阮氏九世祖,生于1764年),十三世祖豫三生于1880年 则平均代距为(1880年-1531年)/(13-1)=29年
    5. 江西吉安阮氏:根据江西省安福县教师阮卓然提供的数据,从始祖昭公淳熙乙巳1185年生到1990年28世孙出生,阮卓然家越27代共805年,计算出平均代距29.81年。
        6. 福建安溪阮氏:福建省安溪县湖头镇阮氏五世祖阮临宇,生于万历乙己年即公元1605年,十四世孙阮鸿章生于光诸乙已年即公元1905年,历九代共300年,平均代距33.3年
    7.浙江绍兴阮氏:上纪:l世阮储952年生,10世阮直1254年生,(1254-952)/(10-1)=33.6,上纪平均代距为33.6年;江南支系:10世阮直1254年生,35世阮浩轩1996年生,(1996-1254)/(35-10)=29.7,江南支系平均代距29.7年;江北支系:10世阮方1259年生,34世阮歆语2014年生,(2014-1259)/(34-10)=31.5,江北支系平均代距31.5年。
    上述各例计算出平均代距都为30年左右,古人造“世”字,在“卅”之下划“一”,可能表示的就是经过千年以上的观察,得出平均三十岁为一世之意。30年的平均代距似乎与一般认为古代男子结婚生子早代距应当小的结论不吻合。也许有的小分支存在连续几代结婚生子早的情况,但是从整体繁衍来说,占的机率很小,对平均代距30年的影响不大。
    有学者通过对部分有确切出生年的分支进行代距分析,认为平均代距中心值为30年应属于比较合理范围,其次代距往35至40年走的机率比较大,往25年走的机率比较小。所以一般认为,平均代距在25年至35年甚至再稍多些都是合理的。如果平均代距小于25年或大于40年,那就应当质疑了。
    三、“平均代距”对古谱世系正误的鉴别作用
    本文论述到此,前面所说有些地方的阮氏家谱中至今已排到173代的疑问也就有了答案,因为有人认为代距是20年左右,加上盛行修家谱是唐宋之后的事,许多家谱中唐代及唐以前的世系不清,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世系缺失,如果就按20年一代来补齐,这样出现30多代的代位差就不足为奇了。
    我们在探究古谱世系时,在一定历史年限内应该产生多少代人,可与同期帝王世系年谱作比较,应用国家断代工程成果——《中华世纪坛青铜甬道铭文》为尺子去测量,以提供有益的借鉴。若我们研究的古谱所传代数太离谱,平均代距远离30年中心值,那就值得质疑了。
    有专家的研究成果指出,我国明清朝编的一些古谱,在确定上纪世系时,常伴有“饥不择食”和“攀附高枝”两个通病。有的古谱编纂人在对接上谱时因缺少准确资料而“饥不择食”,找到什么就接什么;有的古谱编纂人专挑名望大的始祖攀附。今天我们再来研究这些古谱时,“平均代距”就是一项有用的工具,它可以帮你鉴别古谱世系的正误。下面举两个实例来说明:
    实例一:由阮永圻编纂的绍兴江北二修谱—清嘉庆谱,把绍兴沥海阮氏上纪世系确认为以阮调公为始祖的孔普世系:1世阮调(生约1170年)—2世登炫(生卒不详)—3世师尧(生卒不详)—4世千十二(生卒不详)—5世世英(生卒不详)—6世大宏(生卒不详)—7世荣一(生卒不详)—8世寿六(生卒不详)—9世纯七(生卒不详)—10世祜二(生卒不详)—11世启三(生卒不详)—12世昂四(生卒不详)—13世全大(后谱推定生于1397年)。这样计算出平均代距(1397-1170)/(13-1)=18.9年,这是一个很反常的数据,后来综合其它方面的资料分析断定,这个孔普世系是不可信的。
    实例二:由阮文秀等于清光绪十八年编纂的《暨阳西安西湖阮氏宗谱》确认诸暨阮家埠阮氏世系上纪为:1世汉闻(生卒不详)—2世阮瑀(约165-212)—3世阮籍(210-263)—4世阮浑(出卒不详)—5世阮修(出卒不详)—6世阮享(出卒不详)—7世阮裕(出卒不详)—8世阮逸(出卒不详)—9世阮宏(出卒不详)—10世阮曬(出卒不详)—11世阮季(出卒不详)—12世阮震(出卒不详)—13世阮颢(出卒不详)—14世阮因(出卒不详)—15世阮昱(出卒不详)—16世阮焘(出卒不详)—17世阮宗(出卒不详)—18世阮霆(出卒不详)—19世克家(1115- )。
    我们可由2世阮瑀的生年和19世克家的生年计算出平均代距是:(1115-165)/(19-2)=55.9年。这个数据大得太离谱,说明这个上纪世系是不可信的。

    综上分析,我们看到了“平均代距”在族谱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但我们对此的探讨是初步的,我们希望各地宗亲今后在编纂或分析研究自己的族谱时,一定要把本族的“平均代距”看作一个比字辈、堂号等更为重要的参数列出来。有了更多更准确的数据,将来就能计算出整个中华阮姓更精准的“平均代距”,由此计算中华阮姓历史上到底经历了多少代,就会更加确切可靠。到那时,编出一本可信度较高的“中华阮姓通谱”,就是水到渠成的了。
    发表于 2017-12-11 11: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深度好文,辛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2-19 21:23: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14 22:45:0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为阮史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又深远的贡献,感谢两位前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31 17: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阮家好前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31 17: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阮氏好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