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姓文化研究唯一官网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手机版
  • 问答
  • 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ruanchinacom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登录 注册
  • 切换风格
    快捷导航
    征集版主会员注册须知本站二维码
    查看: 3311|回复: 6

    姓氏源流阮氏起源有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0-29 00: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姓氏源流阮氏起源有三:
    1.以国为氏,是皋陶氏之后。商代有阮国,是商的诸侯国,汽笛在今甘肃省泾川县境内。商末,西岐诸侯王姬昌灭阮国,原阮国王族相约以国名为姓,成为阮姓。后来,阮姓族人为避仇杀,分散到了各地。据《通志·氏族略》所载:阮氏,商之诸侯,国在岐渭之间。周文王侵阮徂共见于诗,子孙以国为氏。

    2.出自偃姓,亦属皋陶之后。据传,皋陶生于曲阜,偃姓,其后亦有人以阮为姓。

    3. 石姓有人改姓阮姓。据《南史》记载,东晋末期,有石姓人改姓阮姓。

    阮姓-典籍解释   
    《诗经》中有一首诗:“密人不恭,取拒大邦,侵阮徂共,王赫斯怒”。

    《辞海》在“阮”的辞条里,开头如此解释:“阮,古国名,偃姓,在今甘肃泾川,周文王所灭” 。《诗·大雅·皇矣》:“侵阮徂共。姓”。

    《诗·大雅·皇矣》这首诗描写的史实是:周文王晚年做了一系列伐商的战略准备,周围许多封国被他或攻灭或收并,唯有西北边的密须国不服,密须国在今甘肃灵台县。伐密的大意是,密须国人违抗大国的命令,带兵去打阮国(今甘肃泾川东北),打到共(今泾川县城北水泉寺)的地方,周文王立刻大发威力,恼将起来,便带兵去阻住密须国的兵队,不久灭了密须国。

    《姓谱》及《通志氏族略》记载:“阮,为商代诸侯小国,在岐山、泾水之间(今甘肃泾川县),子孙以国名“阮”为氏”。

    《中国姓氏地图 》第六部分以《以国为姓,以阮国为姓》为题说:“ 据史书记载,殷商时有一诸侯国阮,位于泾渭之间,也就是现在的甘肃泾川一带。后来,阮国被邻国周吞并,阮国子孙为缅怀故国,纷纷以国为姓,由此,便产生了阮氏”。

    《千家姓查源》上说,“殷商时有一个阮国,偃姓,位置就在今天的甘肃省泾川县东南一带,后来被周文王所灭,阮国的子孙就以国为姓。中国各地阮氏人家的起源就在那里,后繁衍分布到整个中国”。

    阮姓-郡望堂号   
    郡望
    太原郡:战国时秦国初置,治所晋阳,在今山西省太原市。
    陈留郡:武帝元狩元年置。属兖州(在今天河南省开封地区)。

    堂号
    竹林堂:三国魏文学家、思想家阮辑与其侄阮咸并称“大小阮”,同为“竹林七贤”成员。族人因以竹林为堂号。三国时候,阮籍亦为“竹林七贤”之一,曾官至步兵校尉。

    阮姓-汉字释义   

    宗祠ruǎn
    (形声。从阜(fù),元声。本义:五阮关)
    同本义[Wuyuanpass]
    阮,代郡五阮关也。——《说文》。按,亦曰五原关流民欲入五阮关者,勿苟留。——《汉书·成帝纪》
    秦九原郡,武帝元朔二年更名。——《地理志·五原郡》注
    殷商国名[Ruanstate]。在今甘肃省泾川县,为周文王所灭
    阮,国名。今陕西平凉府泾州是也。——《字汇》
    侵阮徂共。——《诗·大雅·皇矣》
    侵自阮疆。
    一种古老乐器“阮咸”的简称[anancient musical instrument]。古琵琶的一种。四弦有柱,形似月琴。相传西晋阮咸善弹此乐器,因而得名。现也有三弦的阮。如:阮咸
    侄的代称[nephew]。阮籍与侄阮咸并有盛名。世称“大小阮”。后用“小阮”作侄的代称。省称“阮”。如:“贤阮”;阮家会(喻指叔侄与亲朋好友聚会);阮咸宅(侄子居处的代称)
    闽南方言:在闽南语(台语)中,“阮”是对自己称呼,

    阮姓-历史名人   

    阮籍“竹林七贤”之一阮瑀(约165-212):东汉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字元瑜,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人,为曹操司空军谋祭酒,管记事,能诗,善作书檄,有《阮元瑜集》。

    阮籍(210-263):三国时魏国文学家、名士,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人,“竹林七贤”之一。他博览群书,尤好庄老,有《阮嗣宗集 。他有八十余首《咏怀诗》,颇为有名。
    阮咸:魏晋间名士,字仲容,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人,阮籍之侄。他精通音律,善弹琵琶,曾为散骑侍郎。

    阮孝绪(479-536):字士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人。他撰写了《七录》,仿照《七略》分类法,将当时所见图书6288种,44520卷,分为经典、纪传、子兵、文集、术技、佛法、仙道七录,已佚。现尚寸《广宏明集》,有五十五部序目,可考察其分类情况。
       
    阮元:字伯元,号云台,清朝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进士。嘉庆、道光年间,历任户、兵、工部侍郎,浙、闽、赣诸省巡抚,两广、云贵总督,体仁阁大学士。他倡修《清史》、《儒林》、《文苑传》,历官所至,以提倡学术为己任。他在浙设诂经精舍,在粤立学海堂,撰《十三经校勘记》、《经籍纂诂》、汇刻《皇清经解》180余种,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逝世终年85岁,谥达。

    阮姓-字辈     某支阮氏字辈:大正天兴顺,官清民志安,启贤富建宝。
    浙江金华阮氏字辈:邦国泰平,匡来辅翼,博学详问,慎思审辨,乾屯坤临,元亨利贞,明良培德,厚重存仁,修其礼义,钟秀繁与,信友和睦,广善敬诚,谦恭益让,隆祖扬名,盛世彰远,光裕家庭。
    湖北谷城阮氏字辈:善士成先,大道昭然。
    安徽太湖阮氏字辈:鼎丰咸福泰、师林大有益。
    湖北当阳阮氏字辈:一几光先志,心传永吉祥。
    河南正阳阮氏字辈:阮方贞泰,永观成祥,景崇天智,福寿仁康。
    广西隆林阮氏字辈:顺世安清泰,锦绣如乾坤。
    山东蓬莱阮氏字辈:子士云蔚启,文书衍陛登。
    陕西安康阮氏字辈:绪世长荣,诗书甲迪。
    阮姓-迁徙     阮氏起源地阮姓发源于甘肃泾川,历周代至秦,逐渐向陕西、河南、山东、山西、河北等地播迁。此际见于史册者有春秋时鲁国人阮氏,始皇时秦人阮翁仲。汉末三国魏晋时,繁衍于陈留郡的阮姓名人辈出,声誉显赫。永嘉之乱时,阮咸子阮孚、从子阮修及阮修族弟阮放、阮裕兄弟等陈留阮姓避乱南迁,阮修于途中遇害,其家族和阮孚他们到达今江苏南京,阮裕由于无意仕途,隐居于会稽剡山(今浙江绍兴),并有一支阮姓远徙于广西合浦。南北朝时避乱江浙等地之阮姓依旧名人辈出,高官不断。此间,阮姓因仕宦、避乱、升迁、谋生等原因逐渐在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地落籍,并有阮姓进入越南,如今仍是越南之大姓。另南朝宋将领、合浦徐闻人因征林邑国(今越南中南部)大败,子孙遂居遂溪。隋一统后,有南朝阮姓回迁北方。阮姓入闽始于唐朝,据《阮氏族谱》载,陈留郡阮安所于天佑四年(970)任邵武教谕,迁居绥安左街巷,为入闽始祖。传六世至阮文富,约在北宋时迁居福建汀州宁化上进贤坊官圳上。唐末五代时有阮姓入居四川、广东。北宋时居于闽县(今福建福州)一支阮姓北徙吴县(今江苏苏州),南宋时此支阮氏出了阮姓历史上唯一状元——阮登炳。另光州固始(今属河南)人阮思聪徙居建康(今江苏南京)。明初,山西阮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被分迁于山东、河南、江苏、安徽、湖北等地。明中叶后,有渡海赴台者。清康乾后,有山东之阮姓闯关东到东北三省。如今,阮姓在中国分布较广,尤以浙江、福建、山东、湖北等省为多。现在阮姓人口列中国第一百八十九位。
    发表于 2013-11-1 12:41:28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7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23 22:30:1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有道理,不错,希望多发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