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征集版主会员注册须知本站二维码
查看: 2962|回复: 14

探析阮国与阮姓起源及其时期的社会形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8-27 07:38: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闽东阮树国 于 2013-9-11 14:30 编辑

                                                                    
探析阮国与阮姓起源及其时期的社会形态

摘要:姓氏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厚,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科学研究的进步和社会”文化寻根”热的兴起,姓氏越来越凸显其独特的文化价值。从文化溯源的角度研究中国姓氏的起源与演变,分析中国姓氏文化的深层内涵和社会功能,有助于人们认识自身、改造自身、造福自身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阮国与阮姓的起源,在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展现出别具一格的绚丽多彩的魅力。时至今日,姓氏已脱去了宗法制的功能,但几千年来逐渐形成的姓氏文化却根深蒂固地隐性存在于华夏子孙的血脉中,具有巨大的民族凝聚力。
      帝谓文王:“无然畔援,无然歆羡,诞先登于岸。密人不恭,敢拒大邦,侵阮徂共。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按徂旅。以笃于周祜,以对于天下”。
     “依其在京,侵自阮疆。陟我高冈,无矢我陵。我陵我阿,无饮我泉,我泉我池。度其鲜原,居岐之阳,在渭之将。万邦之方,下民之王”。
      这里的“阮”、“阮疆”应是商的诸侯国(方国)——阮国 ,也就是有“国”才有“疆  ”。(所谓的方国:是指在商代,人们把活动在一定区域,血缘纽带牢固的部族集团称为方国)。他们以商王国为中心,与周围其他方国组成联盟或联合体形成大的国家体制。与商王国联系密切的中原方国,史书基本都称国:如虞国、芮国、阮国、崇国、苏国、九国、莘国、鄂国等。偏远地区不十分开化的部族青铜铭文一般称方:如人方、羌方、鬼方、土方、巴方等。商王国就是与这些方国在交往、融合、争斗中形成了商朝历史。
    方国在当时又分为商朝(内服)以外的外服。在这里解释一下“内服”和“外服”这两个名词。“服”的本意是指服事天子,内服、外服是指不同部族活动的区域。这里的所谓内服,是指聚集在国王周围的官吏;外服的指臣服于王朝的地方诸侯。例如,商的官吏是内服;人方、土方、危方、周的王候就是外服。在某种程度上,“外服具有一定的地方行政区划的性质,与王朝直接控制的地区共同构成国家的地方政权,这种地方行政区划体制称为“服制”。但是地方诸侯根据与王朝关系的远近,形成不太牢固的臣服和贡纳关系。“外服”和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不完全相同的,臣服于商族的部落,大都是迫于武力征服才承认商王的中心地位。臣服只是在商王强大的军事征服下才结成的一种臣属关系。方国的服从与否随着中央力量的强弱而变化的,所以商代方国制度就犹如一个松散的邦联,具有一定的地方行政区划的性质,形成不太牢固的臣服和贡纳关系。
     至于阮国是何时建国,这要看商朝的历史;商朝(原是黄河下游的一个游牧部族)从建国到灭亡,长达500多年,最早的国都在亳(今河南商丘),在以后的几百年当中都城一共迁了五次,这是因为王族内部争夺王位,发生内乱,黄河下游又经常闹水灾。最终在建国270多年后盘庚定都在殷(今河南安阳),随着农业的重要性提升,盘庚迁都,又一度复兴了商朝。所以阮国的在商代的建立时间应是在:
    商汤革命、“阮国”成立。
    夏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夏桀,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大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在伊尹的协助下,通过一系列的“伐谋”、“伐交”、“伐兵”、一举消灭夏桀王朝。商汤回师西亳(今偃师),召开了“三千诸侯(部族)”参加的“景亳之命”大会。就这样,商汤在夏王朝的废墟之上建立了一个新王朝——商朝,东夷族部落也因为在讨伐夏桀时有功,通过“景亳之命”大会,以皋陶裔孙为首,在岐渭之间建立起“阮国”,成为商朝关系密切的诸侯国。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商汤革命”。也是中国第一次武力改朝换代,商汤通过“伐谋、伐交、伐兵”,最终取得战争速胜,这对后世战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构筑,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诗经》:“密人不恭,敢拒大邦,侵阮徂共。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按徂旅”。与《通志 氏族略》: 阮氏,商之诸侯,在岐、渭之间。周文王侵阮徂共见于诗,子孙以国为氏。这两句话看似有矛盾,其实不然。
    商朝到了最后一个皇帝商纣时期,周文王在姜尚的辅佐下,周的疆土大大扩展:西边收复了周的老家——现在陕西,甘肃一带地方,东北进展到现在山西的黎城附近,东边到现在河南沁阳一带,逼近了殷纣的都城朝歌;南边把势力扩展到长江、汉水、汝水流域。当时,周文王已经控制了天下三分之二。古密须国侵犯阮国,文王以发兵救阮为借口,在公元前1057年顺势消灭密须国,收并阮国。有记载说西伯(周文王)问太公“孰可伐”,太公曰“密须”,管叔曰“其君疆(强),明伐之不可,”太公曰“先王伐逆不伐顺,伐难不伐易”我们不难看出;阮国和密须国,一个在泾川,一个在灵台,一水之隔。而阮国此时已是周的盟国;而密须国历来和商纣关系非常密切,更是商纣的得力助手,再加上密须国强悍坚固,又在周的老家一带,本来是周的心腹大患,所以文王要想消灭商纣必除去密须国。这也是周文王晚年做的一系列伐商的战略准备。
    武王灭商后,封同姓诸侯,建立密国,这密国后来又为周恭王所灭。阮国被周吞并后,周王朝为了笼络人心,袭用阮国称号,封同姓诸侯建立阮国(探析当时的社会形态这种可能是存在的)。
西周的分封制是天子分封同姓和功臣为诸侯,诸侯的君位世袭,在其国内拥有统治权,但对天子有定期朝贡和提供军赋﹑力役等义务。西周的政治格局犹如“众星拱月”,各地的诸侯互相拱卫天子。犹如一个联邦制。在这有必要说说商代的附属国(诸侯国)与西周的诸侯国的不同主要表现在:①商代的附属国是聚族而居,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西周新兴封国已开始打破商代附属国的血缘界限,人口结构复杂,由周人、土著居民、外迁殷人以及其它附属国的部族混合而成。②商代的附属国居于边地;西周主要的新兴封国地处要冲,与保持原有状态的血缘方国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③商代附属国的统治者是商族以外的部族首领;西周新兴封国的统治者主要是西周的王族、功臣和姻亲等,与王室有着密切的联系。《诗经》是周时的产物,在文字的记载、修辞等方面,肯定与宋代的《通志 氏族略》有出入,所以说以上这两句话并不矛盾。
  《通志 氏族略》:“ 阮氏,商之诸侯,在岐、渭之间。周文王侵阮徂共见于诗,子孙以国为氏”。这句话其实说的非常到位,因为姓氏的起源本有区别。姓起于女系,氏起于男系,秦汉以后姓氏合一,通称姓。清,顾炎武所著的《日知录集释》载:“言姓者,本见于五帝。见于《春秋》者得二十有二”。而这些数量很少的姓又全部源自史前的传说时代。在《左传 隐公八年》中载:“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诸侯以字为谥,因以为族。官有世功,则有官族,邑亦如之。”这里提出了氏的来源,即以国,字,官,邑为氏。现如今氏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1、以国名为氏,2、以官名为氏,3、以邑名为氏,4、以居所地为氏,5、以祖先的名、字或谥号为氏。据上所考,姓氏应是起于五帝、混于秦汉、发于魏晋。位处中原地带的小国——阮国,在东周(春秋战国)初期,在这场弱肉强食的兼并大混战中,被其他诸侯国吞并。阮氏后人为了怀念故国,相约以国为姓,这是比较符合历史发展逻辑的。


评分

参与人数 2贡献值 +35 收起 理由
阮仕永 + 15 很给力!
阮寿雄 + 2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3-8-27 08:24:44 | 显示全部楼层
向树国兄弟学习、致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27 10:25:23 | 显示全部楼层
比较一致的说法{:soso_e16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27 10:5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向树国兄弟学习、致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27 21:07: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阮汉先 发表于 2013-8-27 08:24
向树国兄弟学习、致敬!

大哥客气啦!应该向您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27 21: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阮干轩 发表于 2013-8-27 10:50
向树国兄弟学习、致敬!

兄弟言重啦!应该向你们学习,多为宗亲做些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27 21: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阮国时期,正是中国的文化断层时期,希望阮氏后人多研究,多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28 02:38:24 | 显示全部楼层
兄弟分析的很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28 08: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很给力、向树国兄弟学习、致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28 08:40:5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