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征集版主会员注册须知本站二维码
查看: 1880|回复: 5

我的家乡 隆昌 中国石牌坊之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4-6 21:27: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阮洪章 于 2013-4-6 21:35 编辑


  


  汉代就有勒石为碑牌的习俗,称之为阙。在汉代,高官显贵家族为彰显荣耀,招用能工巧匠建造反映家族历史和重要人物的石阙,石阙之上雕刻各种图案,或是山水,或为故事传说。石阙演变至明清,就成为石牌坊。

  明清石牌坊大多建于交通要道,牌坊下既可行人,又是乡里城中一道风景。明清时代,牌坊不是想建就建,而必须要有皇上御批。因此,能够建牌坊者,必是一方贤杰或忠孝之人。牌坊多就说明这里人杰地灵,是一个地方民风纯朴、政通人和的表现,也是地方文化风俗的集中反映。

  石牌坊上往往要雕刻历史传说故事、各种花卉和山水风光,加上石牌坊上的楹联题款,石牌坊集文学、历史、建筑、艺术、美学、伦理学、哲学、民俗学为一体,被学者们称为“立体史书”,后人可从牌坊上了解前人的思想、艺术以及地方文化和民俗传统。

  隆昌石牌坊名冠中华

  隆昌,四川东大门。历史上隆昌是古驿站,一条驿道贯通全县,为古时四川、贵州、云南的交通要道,素有三省通衢之称。

  千年古驿道,为隆昌带来繁荣,也见证了诸多精彩乡里故事。从明代至清末,数百年间,隆昌奉旨建起70多座石牌坊,现在还存留有17座保存完好的石牌坊。

  隆昌石牌坊在全国的石牌坊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史学专家到隆昌考察后认为与全国各地的石牌坊相比,隆昌石牌坊具有三大特点。

  历史久远,保存完好

  隆昌石牌坊群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主要集中在隆昌县城南、北两关的千年古驿道上,为明弘治九年(公元1496)至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间“奉旨”建造,距今已有五百余年历史。现存的石牌坊多为清代修建,明代石牌坊只余一座。

  数量多,雕刻精美

  隆昌现存石牌坊17座,其中主要的13座呈念珠状坐北向南一字排列,位于巴蜀古驿道隆昌县城南北两端的驿道中央,其余4座则散布于县内响石、石燕桥及渔箭三镇。

  隆昌石牌坊群大多为四柱三门三重檐五滴水石质牌楼式建筑,平均面阔9米,通高11米,坊间距离最近处仅10余米。

  隆昌石牌坊无一例外雕刻了许多历史故事和传说,并刻有上佳楹联。一座石牌坊不仅反映出隆昌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而且反映了隆昌文化、艺术状况和当地民风民俗,积淀和蕴涵着华夏文明精髓,是集哲学、历史、数学、文学、力学、建筑学、美学为一体的明、清建筑精粹,具有很高的科学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

  由此,隆昌县2005年3月被中国乡土艺术协会命名为“中国石牌坊之乡”。

  牌坊种类齐全

  隆昌石牌坊种类繁多,计有德政坊、百岁寿坊、功德坊、节孝坊、贞节坊、山门坊、镇山坊、嵌瓷坊等九个种类。这些牌坊从政治、经济、社会、伦理、文化、艺术等方面全面反映了明清时代隆昌的状况,无疑是研究隆昌历史文化发展与传承的重要依据。

  独一无二的旅游产业

  隆昌石牌坊保存较为完好,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

  2004年,隆昌县敏锐的认识到石牌坊对隆昌旅游产业的重要性:在四川乃至全国,没有一个地方像隆昌一样,有如此众多,且保存完好的石牌坊群。以石牌坊为龙头,隆昌的旅游产业在全国具有独特性和不可复制性:牌坊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诉说了一个个精彩的乡里故事,这既有浓郁的文化品位,又有醇厚的乡土风情。

  以石牌坊为龙头,隆昌县委、县政府决定倾力打造以石牌坊为龙头的古牌坊、古宇湖、古寨堡“三古之旅”的旅游产业。

  南关石牌坊古镇十一迎客

  2004年,隆昌县引进重庆世源集团公司对石牌坊片区进行开发,建设具有川南民居风格的南关石牌坊古镇。项目总投资1亿元,占地面积为53.581亩,石牌坊及古驿道占地9.795亩。目前南关石牌坊古镇主体工程及配套工程建设、石牌坊亮化工程等已全面完工,10月1日正式对外营运。

  建成后的石牌坊古镇将承续“千年沧桑古驿道,立体史书石牌坊”的历史文脉,体现隆昌厚重的文化底蕴。

  故事传说,浓郁乡情

  隆昌座座石牌坊背后都有一段精彩动人的故事。

  百岁坊

  南关古镇上有一个百岁坊,记载的是清同治年间,隆昌县出了一位名叫舒承氵是的百岁老人。当时,人们的平均寿命只有40余岁,百岁老人堪称奇闻。县令将此事上报朝廷,说这是大清朝太平盛世的结果,同治皇帝龙心大悦,下旨为百岁老人立牌坊。于是隆昌县城南关立起了一座百岁坊。坊上横题“升平人瑞”、“世上难逢”。

  杨邱氏贞节坊

  杨邱氏为何立“贞节”坊,这里有一个极富传奇色彩而又哀惋动人的故事。

  传说邱氏自幼聪颖,乖巧利索,到十三岁时出落得亭亭玉立,美若天仙。经媒说之言,许配杨家待嫁。不料十四岁时出一怪事,邱氏之肚子日渐长大,顿遭族人白眼,讥笑咒骂。家中父兄不明原由,也容不下她,经常拳打脚踢。邱氏明知是病,但纵然有嘴十张也难以道清,整日以泪洗面,身体日渐消瘦,肚子却日渐长大,犹如十月怀胎。族人越发不容,纠集上门问罪,决定按家族规矩择日沉潭处死。邱氏本想以死相抗,但若不明不白死去,实为不值,且反辱没自己清白女儿身。然而又从未做过越轨之事,为何肚子会长大?如何才能把冤屈洗刷清楚呢?邱氏将自己的想法告知母亲。母亲疼女心切,又听人言说当今县令乃一清天,断过不少奇案,不由心动,便与其女逃脱族人看管,来到县衙,击鼓鸣冤。知县不但为官清明,且颇通歧黄之术。听了邱氏申诉,将其引入后堂太夫人房中,为邱氏悬诊把脉,确认并非怀孕。便召来县城最好的医生,为邱氏开刀,果然从腹内取出一个大肿瘤。邱氏不但冤屈得以洗刷,且药到病除。家中父兄和族人方知错怪于她,万分汗颜。邱氏病愈时年十九岁,与年已三十九岁之杨维信喜结连理。

  四年后杨维信病逝,邱氏含辛茹苦将两个儿子抚养成人。两个儿子不负母亲期望,先后进国子监,为太学士,双双获取功名。乾隆四十九年,奉皇帝圣旨,旌表其母杨邱氏为贞节,于乡居之地建贞节坊。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杨邱氏无疾而终,享年九十三岁,儿孙绕膝,五世同堂。嘉庆二十三年,其孙美锦等八人,移坊重建于今处。念其蒙冤不贞之苦,清白明贞之烈,孤苦守节之坚,故以“贞节”旌表之,坊名之!是为隆昌石牌坊中之唯一“贞节”牌坊。叙州府知府施光辂为此坊题撰匾文。

  觉罗国欢德政坊

  据传,觉罗国欢来隆昌作官时,恰逢天大旱,全县大半年未下一滴雨,每日骄阳似火,暑气蒸腾,四野枯焦,饥荒严重。是日,觉罗大老爷带领衙署文武和耆老士绅到大南门外朝天寺求雨,祷告上苍,苦求三天三夜,未见天上一丝云彩。有人说,这兴云作雨乃龙王爷分内之事。大老爷听之,又领众人到小南门外廻龙观求雨,并备了花红酒果,猪羊三牲奉献龙王爷受用。这回更加虔诚,求了七天七夜,天上半丝云彩未见。又有人说城东南二十里,石燕桥桐梓园龙潭寺才是龙王爷长住之所,正式衙门。觉罗国欢为表虔诚,在衙内香汤沐浴,斋戒三天,带领一应人马,并请僧道两门,摆齐全副挚事,旗锣伞盖,一路吹吹打打,浩浩荡荡,步行二十里至龙潭寺祈雨。道场法事整整做了七七四十九天,每日早中晚三次叩拜龙王,祈求降雨,虽然极恭极敬,诚惶诚恐,朗朗晴空仍未见一星半点云彩出现。又有人说,龙王爷可能躲在左近老龙洞(石灰岩溶洞)内乘凉、睡觉,忘记了兴云布雨。觉罗大老爷火冒三丈,遂命人准备火枪乌铳,到得洞口,命众枪手向洞内一阵乱轰,稍解气愤。谁知此时怪事出现了,天边有了一片乌云,越长越大,不到一炷香的时间,乌云布满天空,天好像就要垮下来一样。众人惊愕地引颈翘望,只见乌天黑地,狂风大作,金蛇乱舞,霹雳交加。雨随风至,大雨滂沱,整整下了两个时辰;暑气全消,旱情顿解。众人齐声欢呼:“觉罗大老爷吁天祈震,功德无量。”又说“龙王爷也欺善怕恶,文求不行,必须动武。”于是隆昌每逢天旱,求雨不至,便有了“打龙洞”的独特风俗。

  觉罗国欢在隆昌任县令,为官清廉,受民如子,治下隆昌百事兴顺,政通人和,当地百姓感其德上表奏请朝廷为其起立德政坊。

发表于 2013-4-6 22:44:59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7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7 02:56:39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81:}{:soso_e17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7 04:57:44 | 显示全部楼层
独特好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7 06:4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7 07: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81:}{:soso_e17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